【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晴報醫療室|港女疫後失聰左耳如潛水現回音 僅3成患者自行康復 醫生拆解治療黃金期

發佈時間: 2023/04/25

新冠疫情漸趨穩定,相信不少曾經染疫的人士均已陸續康復。不過,年約20多歲的馮小姐自從染疫康復後,左耳突然聽力下降,聽覺如處於潛水狀態般,情況時好時懷,令她大為困擾。有耳鼻喉專科醫生接受《晴報》訪問指,如患者在病後發現單邊耳朵聽力下降,甚至失聰,必須把握一個治療黃金期,否則聽覺恐難百分百恢復。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夏天為大地帶來美腿? 2個瑜伽動作瘦腿 唔驚著短裙

{{hket:ul-video id="8058"}}{{/hket:ul-video}}

事主:左耳如潛水般 難辨聲音來源

據馮小姐向《晴報》記者指,早前經快測呈陽性證染疫後,亦有出現發燒、咳嗽、難入睡等常見的症狀,當5日後快測轉呈陰性,症狀亦陸續好轉。

但自從快測轉陰半個月後,她的左耳卻首次出現失聰,左耳聽覺如處於潛水狀態般,無法分辨聲音來源的方向,其後並出現響亮的耳鳴,她表示:

「聽嘢隔咗重咁,好似蓋住耳仔聽嘢,而且所有聲音都有回音效果。」

於是她前往求醫進行聽力檢查,證實左耳聽力大跌約20分貝,經醫生檢查病情與外耳、中耳無關,估計為內耳問題,需服用類固醇等藥物,但失聰耳嗚的情況仍時好時壞,在休息不足的日子情況更為嚴重。

醫生:把握一周治療黃金期

對於馮小姐的病情,耳鼻喉專科醫生黃德彰接受《晴報》訪問指,估計事主患上突發性神經線失聰,失聰出自內耳神經線的問題,與外耳、中耳無關。突發性神經線失聰其實十分常見,而且並非單由新冠病毒導致,事實上一般傷風感冒、或當患者疲倦壓力大、睡眠不足等身體虛弱、抵抗力弱時,亦會容易誘發突發性神經線失聰。

黃醫生指,近年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突發性神經線失聰與病毒感染有關,這裡所指的病毒並非單指新冠病毒,而是一些一直潛伏身體的病毒,如生蛇的水痘病毒、唇瘡的疱疹病毒等,當身體大病初癒、抵抗力仍虛弱時,這些病毒就會乘虛而入,引致內耳神經線發炎,繼而導致聽覺下降,因此這類突發性神經線失聰多於患者生病後數天發生,情況與事主類似。當中,突發性神經線失聰有以下6大高危族群: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3.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5.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6.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27.jpeg"}}{{/hket:inline-image}}

在診斷上,醫生首先需排除外耳及中耳造成的失聰問題,如耳垢堵塞耳道、中耳發炎、中耳耳膜受損等,以確定患者的失聰問題由內耳導致,此後再為患者進行聽力檢查判斷失聰問題是否屬神經性。

黃醫生指出突發性神經線失聰患者一般可分成3類,當中有3分1患者會自行康復,如年輕患者;有3分1患者因感染比較嚴重,需要透過服藥治療恢復聽力;而最後的3分1患者則需要服用類固醇,服用後患者的聽覺有機會從3成增加至7成,但難以完全恢復。

因此,當患者發現自己出現單邊聽力下降,甚至失聰時,黃醫生強調患者最好把握治療黃金期,即在一周內求醫,服用醫生處方的類固醇藥物,以及一些抗病毒藥、增加耳朵血液供應的藥物或維他命等,希望令神經線復原機會增加。一般而言,患者越早服用藥物,越容易令神經線消炎,降低神經細胞再發炎的機會,增加聽覺完全復原的可能性。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吳梓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