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嬰兒健康|新手媽媽1個餵奶壞習慣 致早產兒滿月後染惡菌亡|附4招預防嬰兒染惡菌

發佈時間: 2023/03/06

初生嬰兒很脆弱,各位家長注意宜小心照顧,並要留意用具的清潔衛生。美國一名早產嬰早前被發現因感染「阪崎腸桿菌」(Cronobacter sakazakii)致死,而導致他感染惡菌的原因竟與母親一個餵奶壞習慣有關。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生蛇」痛過生仔 接種疫苗防「蛇」纏身

{{hket:ul-video id="7744"}}{{/hket:ul-video}}

餵奶時器具仍潮濕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近日公布上述個案,指男嬰在出生20天後出現細菌感染症狀,包括心率過低、呼吸暫停及發燒,並且需要輔助呼吸,隔天甚至出現癲癇。男嬰最終最終在感染惡菌13天後,即剛滿月不久便不幸身亡。

調查人員在檢驗過母乳、灌食管及醫院擠乳器均沒有驗出細菌,卻發現男嬰母親於家中使用的餵食器及吸乳器未有清潔消毒乾淨,且器具經常在仍然潮濕情況下使用,結果遭「阪崎氏腸桿菌」污染,致男嬰感染惡菌死亡。

美國疾病管理與預防中心指出,感染阪崎腸桿菌的情況很少見,但要是嬰兒不幸感染上,就會導致嚴重的疾病,如腦膜炎和敗血症,嬰幼兒感染後死亡率高達40%到80%。

嬰兒胃部酸性較低 易滋生惡菌

據本港食安中心資料顯示,阪崎氏腸桿菌是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其最佳生長溫度為攝氏37度至43度。這種致病菌通常只會令免疫力較弱的人患病,並可對嬰兒造成血液或腦部感染。而早產、新生(出生不足28天)、未滿兩個月、出生體重不足(少於2.5公斤)或免疫力較弱的嬰兒的風險最高。原因之一可能是嬰兒的胃部酸性較成人為低,以致阪崎氏腸桿菌可在嬰兒體內生存。

要預防阪崎氏腸桿菌感染嬰兒,食安中心對照顧者有以下建議: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_10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5.jpg"}}{{/hket:inline-image}}

 

  • 以不低於攝氏70度的熱水(煮沸後放置時間不要超過30分鐘)來沖調奶粉,並盡量縮短配製與飲用時間。
  • 預先配製的奶在配製後,應立即冷卻和貯存在雪櫃內。沖調好的奶應在即將餵食前才重新加熱,並在配製後24小時內飲用。
  • 把沖調好的奶放在盛載了溫水(水位應低於奶瓶的上端)的容器內重新加熱不超過15分鐘,期間須間中搖晃或轉動奶瓶。
  • 如情況許可,高風險嬰兒應飲用經商業無菌處理可即時飲用的液態嬰兒配方。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