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耳朵健康︳女子耳痛流血 求醫證患外耳道癌 揭愛挖耳致反復感染惹禍︳附醫生拆解

發佈時間: 2023/02/03

不少人都有挖耳的習慣,或利用棉花棒清除耳垢。有台灣醫生指出,耳垢是外耳道所分泌的油脂加上耳朵皮膚剝落的角質層,腺體分泌物所混合而成,能夠保持外耳道濕潤,抑制細菌、黴菌生長;但結果經常自行挖耳屎,其實容易引發感染、傷害聽力,甚至可能誘發外耳道癌症,故此不建議大家亂挖耳。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初入行跑急症 被質疑「跑得幾多年」 謝德新行醫30年:救人初心不變

{{hket:ul-video id="7489"}}{{/hket:ul-video}}

自行挖耳朵或會致受傷 甚至患癌

台灣外科醫生江坤俊在《江P醫件事》說明,耳道分為外、中、內耳道,外耳道會分泌油脂,而耳垢就是油脂再加上皮膚剝落的角質層、腺體分泌物所混合而成;而且耳垢具有油脂,能保持外耳道濕潤,並含有酵素有助抑制細菌、黴菌生長,故此對耳道健康尤其重要。

針對不少人愛用棉花棒挖耳、清除耳垢,他坦言此舉非常危險,因為棉花棒不斷推擠反而會把耳垢推得更深,有機會造成堵塞令聽力受損;如果過度用力,更可能造成耳膜受傷,故不建議大家自行挖耳。有些人習慣用尾指指甲挖耳,江醫生表示指甲容易藏污納垢,且或會刮傷耳道引發感染,誘發嚴重後遺症。

他同時分享案例,曾遇過有名女士習慣用小工具挖耳,但經常不知不覺刮傷耳道並釀成感染;最終有次感覺耳痛並流血,求醫後發現患上外耳道癌症。江醫生解釋,因為她太常挖耳,造成耳道反復感染;當細胞受損時,只要新的細胞增生失敗,就會轉變成癌症。

江醫生提醒,如果耳垢影響到聽力並有脹痛感,就須尋求耳鼻喉科醫生協助,透過專業器具以確保耳道不受傷,把耳垢取出。如果是洗澡時耳朵進水,他建議可以朝進水一邊歪頭,單腳原地跳,讓水自然流出,或用風筒稍微吹乾也可。

棉花棒採耳或令情況惡化

《晴報》曾經訪問本港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陳鍵明,他不建議市民用棉花棒、耳刮等器具採耳,因為採耳方法不當會有可能把耳垢越推越入,引致耳道發炎、影響聽力。陳醫生解釋,耳垢是皮屑、油脂、毛囊分泌物的混合體,清理後一樣會再生,若多次使用「洗耳」清潔液更會有機會令耳內過分乾燥,並增加皮膚損傷的風險甚至損害耳垢自動推出的能力;若感耳痛或聽力受阻,多為耳垢嚴重阻塞,應盡早求醫;若只是一般耳痕、內部發炎或敏感,可輕輕在牙骹位置按摩,切忌用工具伸入耳道試圖「止癢」。

若想安全採耳,香港衞生署建議先向醫護人員請教後再使用耳垢軟化劑(例如橄欖油)自行清理,其步驟如下: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_600.jpeg"}}{{/hket:inline-image}}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郭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