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無聲殺手︳女子左邊身無力以為中風 檢查揭肺癌轉移至腦部 醫生拆解肺癌7大警號

發佈時間: 2023/01/04

不吸煙都有可能患上肺癌?台灣有醫生近日分享病例,指一名60歲婦人不煙不酒,最近一兩個月左側突感無力,懷疑自己中風。檢查後發現,原來她患上了肺癌,且已轉移至腦部,導致肢體無力。醫生提醒肺腺癌鮮少出現症狀,呼籲高風險人士盡早接受檢查。

同場加映:
Healthy Life︳90後港女全身逾半燒傷 克服劇痛學行擺脫輪椅 「多謝爸媽男友無條件的愛」

{{hket:ul-video id="7332"}}{{/hket:ul-video}}

台灣胸腔內科醫生徐培菘近日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一宗病例,一名60歲婦人不煙不酒,最近一兩個月左邊身體突然出現無力的情況,且越來越頻繁,遂到神經內科求醫。接受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後發現,其腦內有一顆轉移的腫瘤;其後再轉至胸腔科,才發現她的肺部有2厘米的腫瘤,證實患上肺腺癌並已轉移至腦部,導致肢體無力。

婦人得知後感晴天霹靂,皆因自己不煙不酒、也不煮飯、又有規律運動也養生、也非肥胖身形,淚問:「為甚麼我會得到這疾病?」徐醫生解釋,肺腺癌好發位置在肺部周邊,不會壓迫到氣管故很少出現症狀,甚至有腫瘤長到4、5厘米的患者都表示沒有症狀和感覺。

徐醫生建議高風險人士,包括長期吸煙人士(一天一包煙,煙齡30年或一天2包煙,煙齡15年以上者)、年紀超過40歲者、以及三等親內有家族史的人,可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是目前唯一能查出早期肺癌的檢查,如被判定有風險,可考慮以手術切除。年過40歲的徐醫生指,自己也做了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

「看到太多沒症狀的(罹癌患者),自己都還是會害怕。」

對於肺癌危險因素,徐醫生提醒,最常見的就是吸煙及廚房油煙,尤其是中式料理大油熱炒時要特別注意。他也提醒大家要注意居家環境,至於外出時也要戴好口罩,因為難以避免外面的空氣污染,以減低患癌風險。

較多女性肺癌個案未必和吸煙有關

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早前向《晴報》表示,根據由衞生署公共衞生資訊系統支援的網站「控煙資訊站」最新2019年數字,本港(15歲以上)男性人口之中有18.1%吸煙,女性則有3.2%,「很明顯,男性吸煙的比率,比女性高接近6倍。」

然而同一時間,醫管局公布2019年有5,575宗肺癌新症,當中男性佔3,430宗,女性佔2,145宗,男性僅為女性的1.6倍,「兩組數字的男女比例差距對比之下,可以相信,有較多女性肺癌個案未必和直接吸煙有關,而是有其他原因,當中可能包括二手煙,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肺腺癌』。」

基因突變成非吸煙患者病發原因

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個案約70%,而當中「肺腺癌」又佔「非小細胞肺癌」60至70%,而且趨勢是越來越多。

李兆康醫生表示,香港非吸煙患者所患的「肺腺癌」之中,約70%和基因突變有關,腫瘤生長較慢,患者年齡相對年輕,一般只有40、50歲,「有研究亦發現,亞洲的女性肺癌患者中,有60-80%為非吸煙人士,而且亦較年輕。大部分非吸煙女性所患的肺癌之中,主要就是『肺腺癌』。」

肺癌7大警號

李兆康醫生提醒,若年過40歲,不論是否吸煙者,也應多點留意自己身體發出的警號,有機會及早發現肺癌,早治療效果遠比遲治療理想。這些警號包括: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1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2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3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4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5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6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7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3-08_600.jpeg"}}{{/hket:inline-image}}

第四期治療以控制及紓緩為主

對於「肺腺癌」的治療方法,李兆康醫生指出隨著癌症的期數不同,治療手段亦各有不同:

  • {{hket:inline-image name="c4-01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4-02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4-03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4-04_600.jpeg"}}{{/hket:inline-image}}

第一、二期(根治):

可用手術切除腫瘤,部分病人手術後需要化療,以減少復發。若病人身體狀況未必適合全身麻醉,或有其他原因不想做手術,可選擇放射治療。

第三期(根治或控制、紓緩):

標準治療方案是放射治療及化療,部分病人會加上免疫治療。

第四期(控制、紓緩):

病人如有基因突變,會採用針對性的標靶藥;若沒有基因突變或使用標靶藥無效,可考慮用化療及免疫治療。

U Lifestyle App睇盡《晴報》新聞資訊及自家節目
↓↓同步更新、更快更順↓↓ 
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