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銀屑病關節炎 治療要「早而準」 胡亂用藥 自行停藥 可致病情惡化

發佈時間: 2022/12/22

銀屑病關節炎是常見的風濕科疾病,患者在關節與皮膚上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徵狀(關節發炎及皮疹等),若不好好控制病情,更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紅皮型銀屑病。風濕病科專科黃佩茵醫生指出,隨著近年醫學上對銀屑病關節炎的了解,病人適時用藥後能夠控制及穩定病情絕不罕見,提醒患者依照醫生指示持續治療的重要性,否則容易令病情反覆,甚至可能令皮膚及關節出現難以逆轉的傷害。

28歲的劉小姐(化名)兩年前確診銀屑病及銀屑病關節炎,但她未有遵從醫生指示用藥,反而在藥房自行購買口服類固醇使用。起初藥物的確令病情稍為緩和。怎料自行停藥一星期後病情反彈,全身皮膚發紅及脫皮,證實出現併發症「紅皮型銀屑病」(Erythrodermic Psoriasis),比起原有病情更為嚴重,需要留院治療才能令情況改善,黃醫生指出,如未能及早發現,此併發症有機會對生命構成危險。

早診早治 治療關鍵
黃醫生解釋,銀屑病關節炎屬於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免疫系統過度活躍攻擊皮膚及關節,令皮膚出現紅疹及關節炎。雖然銀屑病關節炎是防不勝防,但如能趁疾病初期對症下藥,有助減低關節受損及併發症的出現。

事實上,銀屑病關節炎不止會影響皮膚及關節,更有機會影響其他器官。「舉例說,眼睛可以有葡萄膜炎、虹膜炎,不加理會可引致視力受損;有一部份人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腸道,引致大便出血及體重下降。」黃醫生提醒,如果關節出現一些發炎性的痛楚徵狀,便應盡早求診。

生物製劑對付重症
究竟如何分辨銀屑病關節炎與一般退化性痛楚呢?黃醫生說,典型退化性關節炎的痛楚是機械性的,活動起來會更痛,休息後會得以改善,相反銀屑病關節炎患者會有發炎性的痛楚,通常在長時間靜止(例如睡醒後)會感到疼痛及僵硬(俗稱晨僵),要稍為活動及伸展才能令關節痛紓緩。她補充,銀屑病關節炎的病徵複雜多變,主要分五類,一類是對稱性多關節炎,表徵可以跟類風濕性關節相似;有一類是影響中軸腰椎(即脊柱及骶髂關節等部位);另外兩類是影響周邊性關節(遠端指間關節炎及不對稱性的寡發性關節炎),最後一類是比較罕見的殘毀性關節炎。除了關節炎,銀屑病的患者亦可以有筋腱發炎的情況,例如足底筋膜炎或阿基里斯筋腱炎。診斷時,醫生會靠臨床評估患者的表徵,同時亦會透過抽血化驗(例如發炎指數及HLA-B27基因等)及掃描(例如肌肉骨骼超聲波或磁力共振)幫助確診。治療方面,黃醫生指出,病情相對輕微的患者,可以透過消炎止痛藥去紓緩病情,但當如果病人的徵狀嚴重(例如多個關節或皮膚大範圍受影響),就要考慮用抗風濕病的藥物去調節免疫系統,並要針對不同病徵而有所調節,例如傳統的抗風濕藥對中軸性關節炎未必有效,故此類病人如果病情嚴重就可能要考慮早些用生物製劑。

近年生物製劑的應用對於銀屑病關節炎的治療帶來突破,例如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白細胞介素17A型或12型及23型抑制劑等,如今更有口服的JAK抑制劑。黃醫生說,生物製劑有助更針對性控制發炎因子,如用藥適切,副作用亦相對較少︰「但甚麼時候用哪一款藥,取決於患者的病情及意願,有些生物製劑有助於皮膚徵狀,有些則針對關節與皮膚,故不同病人的治療組合會有所不同,舉例說如果患者經常外遊,無法定期注射,口服藥物就會是相對彈性的選擇。」

*備注:
黃佩茵醫生提醒,銀屑病關節炎的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按個人身體狀況、病情及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