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30週年呈獻 : 線上心臟健康講座直播《心律不正篇》

發佈時間: 2023/01/11

{{hket:youtube id="3zjVAG1flH0"}}{{/hket:youtube}}

不少人覺得緊張時出現心悸或怦怦跳情況其實好平常,但若心悸情況經常發生,或有機會是心律不正所引發,如置之不理,對身體會造成很大威脅。幸而,隨著科技進步,治療心律不正的技術已發展得很成熟,今次,香港心臟專科學院趁著成立30週年請來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藝賢醫生、劉柱柏教授及袁詩敏醫生,進行線上心臟健康講座《心律不正篇》,深入探討心律不正治療的發展如何幫助病人改善病情。

診斷方法新突破 精準揪出潛在問題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劉柱柏教授直言,心律不正患者病發前大多毫無徵兆,如懷疑自己心跳有異常,便應及早求醫,找出病因,對症下藥。過往,醫生主要是靠把脈、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等檢測心律問題,但由於只能提供短時間數據,故未能精準揪出潛在心跳問題;可幸是,現在的診斷技發展迅速,植入式心律監察儀器的出現,便可持續記錄長達2至3年的心跳狀況,讓醫能準確地分析病人的症狀及心律不正發生的頻率、積類及次數,幫助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此外,智能穿戴儀器的普及,雖數據上或有誤差,但亦有助患者及早察覺心跳異常情況,求醫再作詳細檢查,抓緊治療黃金時間。

治療方案多樣化 有效減低病發亡風險

治療方面,隨著科技愈來愈精密、治療技術愈來愈成熟下,臨床已有許多針對性的新型治療工具與手術可供選擇。以調節心跳的植入心臟電子裝置為例,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代表袁詩敏醫生指出,過往的心臟電子裝置,都需經靜脈血管將電線放入心臟,容易造成流血及感染,但近年推出的無線心臟起搏器及全皮下植入式除顫器,已不需將電線植入心臟內,大大減低創傷性及感染風險。另外,新一代薄血藥及左耳封堵術的出現,亦有效提升預防中風的效果。

{{hket:inline-image name="ok-2732.jpg"}}{{/hket:inline-image}}

精準、效率、減少入侵性 成發展重要方向

多年來,心律不正治療其實都朝著精準、效率和減少入侵性三方面發展。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陳藝賢醫生直言,若能夠精準地找到心律不整的位置再擬定治療計劃,便能有效提升治療成效,好像現在使用的心內超聲波,就可協助醫生分析心臟病變情況與結構,增加手術的安全性和精準度;效率方面,嶄新的輔助儀器如新型消融術導管,也可加快手術過桯。至於減少入侵性方面,無創標測背心的出現,代替了入侵性導管標測方法,準確地找出病灶範圍進行消融手術,同時減低入侵性,為患者帶來莫大益處。

{{hket:inline-image name="Drphoto.JP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