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醫療科技|科大改良mRNA尾鏈序列 入細胞後可留3日 增10倍蛋白質生產強藥效 

發佈時間: 2022/11/22

mRNA技術現時廣泛應用在不同藥物及疫苗中,包括新冠疫苗、癌症及基因治療藥物。科大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曠怡團隊發現,通過改良合成mRNA的尾鏈序列化學物質,可令mRNA進入細胞後停留時間並生產蛋白質時間長1倍,即48小時後仍有產能,直至72小時後才完全消失;且人類細胞及小鼠實驗證實,相關蛋白質產量可多3至10倍,有望令藥效更顯著持久,且可減少使用劑量及頻率。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9fb8e9a-5036-4435-9c4f-fff51d9a0c5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d68969c-c053-4e81-ae90-828923250e18.jpg"}}{{/hket:inline-image}}

曠解釋,蛋白質如細胞內的「工人」,當蛋白質愈多,效率愈高,以基因藥物為例,可加速細胞回復正常狀態。她續指,過去科學界甚少研究mRNA尾鏈序列,慣用化學物質「A」作尾鏈,最常見是40至150個A,進入細胞後僅有6小時產能,24小時後已基本被酶分解,無法生產蛋白質。 

科大是首個成功改變尾鏈序列的團隊,通過在尾鏈加入「C」等化學物質,可阻礙細胞酶識別它,令分解工作效率變慢。故科大序列在進入細胞48小時後仍能生產蛋白質,在模擬疫苗模型較舊序列產生多6倍蛋白質,在模擬藥物模型可多3至10倍。另動物實驗中,科大序列產生的蛋白質在48小時後仍能偵測,但舊序列則在48小時後已完全消失。 

曠指,技術不但可與其他現有技術並用,且不需特別設備和培訓,更可用更少mRNA用量便可生產更多蛋白質,不會增加生產成本,正與中山大學團隊合作作癌症疫苗的動物實驗,並正尋找藥廠支持,冀盡快可開展人體實驗及製作藥物。 

中大研低成本技術「問細胞」, 最快3小時知發燒原因 , 助急症室快速分流病人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脫芷晴
責任編輯:蔡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