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歷史建築|中大獲$1250萬資助保育爛頭營 明年1月起修復「看守者」宿舍 延續歷史使命

發佈時間: 2022/11/16

香港有很多極具價值的歷史建築,中大建築學院副教授鍾宏亮及其團隊今年獲大嶼山保育基金資助約$1,250萬,進行為期3年的「重塑爛頭營:透過參與行動共創建築復修及自然保育」項目,並由明年1月起修復由爛頭營居民協會擁有的「看守者」宿舍。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0b9f926-43d5-44e6-a8cb-4e7f8fc106ab.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620c1bb-980c-4196-88b0-cb7bebcb1bb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fa25fad7-be5b-452c-9806-2f0e9da4e71d.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9bed4cb-16f0-4bc2-90dc-59e8f5be39ec.jpg"}}{{/hket:inline-image}}

鍾宏亮指,爛頭營位於大東山和二東山之間的山脊,有19座於1920至1930年代興建、平均300至400呎的單層石屋,以及村民共用設施如飯堂、泳池和「看守者」宿舍等,是全港海拔最高,以及華南和東南亞現存唯一具規模及風格的石屋建築群。

爛頭營百多年前由西方宣教士興建  作避暑退修療養之用

中大建築學院項目研究員李敏婷解釋,爛頭營是由來自13個國家的西方宣教士於百多年前,因未能適應香港酷暑和熱帶疾病而建立,承載了他們在此避暑、退修和療養的故事和貢獻。

李續指,居民多年來一直維持營地運作和保養石屋,故現仍不時被教會或私人擁有者使用。惟爛頭營秋季漫山芒草,吸引大量市民前往,嚴重環境破壞、山徑被過度使用,遊人亦𣎴時侵犯居民隱私、在石屋上露營等,故團隊與爛頭營居民協會共同構思推出是次保育計劃;範圍涵蓋爛頭營及其周邊地區共約5公頃,以及附近山徑。
 

團隊到大東山爛頭營實地視察:↓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d92ab3e-ddc1-4b91-84fd-f339946e3e7f.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eac24f0-92f7-4f4b-9e9b-3f7d2634dfb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4746834-eca4-4b99-ba63-8dc51db3b3d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4b6ab2-1587-4609-967a-6243c061b821.jpg"}}{{/hket:inline-image}}

團隊首年將透過實地考察、參考文獻等,詳細記錄爛頭營建築群的價值和大東山生態多樣性,並會分析遊客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以填補坊間對相關資料的空白。

第2年及第3年則將分別開始修復「看守者」宿舍,以及開發數碼平台進行公眾教育,推廣愛護環境意識,從而達至長遠保育。

「看守者」宿舍 已荒廢約20年

中大建築學院項目研究員何子偉稱,「看守者」宿舍由石、泥及混凝土3種物料在不同時段興建,設有水缸和廁所等,原由爛頭營守護者居住,但已荒廢約20年,且位於公眾範圍內。

團隊正諮詢政府和尋找合適修復人士,未來或要用直升機運送復修物料,過程料需時逾1年,但仍盼努力令宿舍成為「保育研究支援站」,延續其作為「看守者基地」的使命。
 

陳茂波:政府重視文物保育,擁132法定古迹,逾1500歷史建築已評級,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梁薾心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