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30週年呈獻 : 線上心臟健康講座直播《心臟衰竭篇》

發佈時間: 2022/11/02

{{hket:youtube id="JbMGDg9XNjI"}}{{/hket:youtube}}

心臟衰竭的死亡率其實比許多癌症還要高,但不少人對心衰的認知仍不足,且低估了其嚴重性,錯過治療的最佳時間。其實,心衰治療經過多年發展已很進步,只要及早治療,可有效改善病情。今次,香港心臟專科學院趁著成立30週年請來心臟科專科醫生:王國耀醫生、梁達智醫生及黃加霖醫生,進行線上心臟健康講座《心臟衰竭篇》,加深大家對心衰治療的了解。

一直以來,心衰也被認為不可逆轉,但隨著多年發展,心衰無論在藥物或手術治療方面已有很大進步,患者如能及早接受適當治療,仍可重拾健康。

心衰藥物大有改進 為患者改善生活質素

確診心臟衰竭,一般會先接受藥物治療。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候任院長梁達智醫生直言,心衰藥物發展令人鼓舞,能有效減低入院率、死亡率同時幫助改善病情。「過往治療心衰,只會處方利尿劑以紓緩症狀,但隨著科技發展,現時已出現針對低收縮分率心衰竭的4大支柱治療藥物,包括血管收縮素轉化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β受體阻滯劑及醛固酮受體阻斷劑、以及SGLT2抑制劑。當中,SGLT-2抑制劑,更可用於正常收縮分率心衰竭及射出分率輕度降低的患者身上,治療效果顯著。」研究亦證實,同時處方四類藥物,比逐一處方較早穩定病情,且能更有效減低入院率及死亡率。

{{hket:inline-image name="okshutterstock_1010859331.jpg"}}{{/hket:inline-image}}

手術治療新進展 有效減低死亡風險

藥物以外,手術治療的發展也為患者帶來曙光。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前院長王國耀醫生指出,現時用於治療心衰的儀器和手術已很多元化,能有效針對病因而定。「如成因是心律不正會考慮植入心臟心律儀器,幫助調節及改善心跳;房顫的患者則可透過肺靜脈分離術改善房顫問題;早搏的患者可使用射頻導管消融術,讓心臟回復正常功能」王醫生還以雙室同步起搏器的發展為例,指出現時使用的新一代無導線型起搏器,體積如子彈般細小,且不像傳統起博器需接駁電線就可將電流傳至心臟,安全性更高。

技術進步 增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率

事實上,當心衰去到最後階段,便需要進行心臟移植手術。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代表黃加霖醫生直言,心臟捐贈者不足是心臟移植面對最大的挑戰之一,幸而近年機械人工心的迅速發展,包括全磁懸浮人工心臟,都可讓患者度過困難期,為移植爭取更多時間。此外,針對「邊緣心臟」而引入的「體外養心機」技術,亦可透過保持心臟的温度及跳動,延長其適合移植的狀態,為醫院每年增加20%的可使用捐贈心臟數目,惠及更多病人。展望未來,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希望繼續透過教育及推廣,增強市民預防心衰意識同時提升心衰範疇醫療水平。

{{hket:inline-image name="okEP.jp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