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控制風險因素 助減併發心臟疾病風險

發佈時間: 2022/10/31

心臟病經常殺人於無形,單在2014年的香港,心臟病已經奪去6,406人的性命,成為本港第三大致命殺手。心臟科專科醫生陳麒尹醫生表示,香港人喜歡大魚大肉,習慣快餐文化又缺乏運動,易有三高問題而不自知,加上近年面對時鬆時緊的抗疫生活,致壓力大增,並因此形成報復式的飲食模式,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令求診的患者愈見年輕化,問題實在不能忽視。

心臟病年輕化 患者病發前可毫無病徵

陳麒尹醫生直言,近年心臟病確實有年輕化的趨勢,他曾有一位30多歲的病人,因不適求診腸胃科,後再轉介至心臟科作詳細檢查,才發現血管栓塞問題嚴重,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由於心臟病病發前可以毫無病徵,加上部分病徵又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很多時要病發時才發現心臟出現問題,建議健康狀況良好的市民45歲起每年進行1次身體檢查了解風險高低,幫助防患於未然,而屬高危的患者,則最好按醫生指示適時進行相關的詳細心臟檢查,盡早施以合適的治療,預防併發出現嚴重的心臟疾病。」

{{hket:inline-image name="shutterstock_2162297515.jpg"}}{{/hket:inline-image}}

建立良好生活習慣 減心血管疾病風險

事實上,造成心臟疾病的原因很多,除了年齡及家族病史等不可逆轉的因素外,其他可逆轉因素則多與環境,如三高、吸煙、肥胖、酗酒、缺乏運動等有關。近年更有研究發現,睡眠窒息症亦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陳麒尹醫生表示,患者若能及早找出誘發心臟疾病的原因並進行對應的治療,以及透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戒煙、戒酒、恆常運動及均衡飲食來嚴控各種可逆轉的高危因素,便可有效預防心臟病發。「恆常運動對於改善肥胖、三高及提升心臟健康其實很有幫助,建議市民每周進行150分鐘中強度的帶氧運動,並配合均衡飲食,便可有效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生活控制同時輔以藥物治療 提升療效

不過,在建立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下,三高問題依然嚴重的高危患者,藥物治療仍關鍵。「以膽固醇為例,非遺傳性的高膽固醇情況當然可依靠飲食及運動控制病情,但若然屬家族性遺傳,則無法單靠改變生活習慣著手,必須根據醫生指示輔以降膽固醇藥物,才可控制膽固醇至理想水平。」對於不少人因害怕食一世而抗拒服用膽固醇藥物的情況,陳麒尹醫生表示,能否停藥必須視乎病人的病情及身體狀況,若病人經治療後,膽固醇水平有明顯改善,醫生可按病人的情況考慮減藥,甚至停藥。不過若本身已屬高風險、或家族性高膽固醇人士,大多需要長期服用膽固醇藥物,來減低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否則若因害怕副作用而抗拒服藥,或令膽固醇水平反彈至病情惡化,後果可大可小。

{{hket:inline-image name="0W8A3754.jp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