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健球校隊培訓計劃 強化團隊互動 落場人人平等

發佈時間: 2022/09/06

疫情回落,近日學界精英賽事進行得如火如荼,當中於上月初舉行的港青京士柏健球校際賽2022,吸引逾400位選手參加。香港健球總會更將於新學年推出免費校隊培訓計劃,協助學校成立健球(Kin-Ball)校隊,培育後起之秀。

近年香港不少新興運動冒起,早於2015年已引入香港的健球,是全球唯一一項3隊對賽的球類運動。香港健球總會至今已為過百間中小學提供健球體驗課程及校隊訓練;踏入2022/2023學年,更將推出校隊培訓計劃,免費協助全港中、小學及大專學府組建健球校隊,提拔有潛質的運動員,參加國際賽事。

是次培訓計劃由康文署「新興體育活動資助先導計劃」資助,10間參與計劃的院校將由健總提供教練及器材,於今年8月至明年3月的課餘時段,進行共8節的每月常規訓練課程。課程完結後同學們更可參與下一年度3月及7月由健總舉辦的健球校際賽,與師兄姐一決高下,展示訓練成果。

講求戰術規劃

健球1986年在加拿大由Mario Demers開發,當時全球學童開始出現肥胖問題,為吸引他們多郁動,有不少新興運動及遊戲出現,而健球正是其中一項。因落場球員需要平均參與,所有隊員要一起進行進攻及防守,每個球員均同樣重要,其平均運動量相對也較高,可吸引一些本身不運動,或不擅長運動的青少年參與。

健球外表巨型霸氣,實則卻非常紳士,比賽時甚少身體接觸、無高強度碰撞,加上3隊對戰的獨特模式,講求戰術規劃及臨場變通,不但鍛練青少年的腦力,還能培養互相尊重包容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國際間特別受學校歡迎。

需要手足並用

健球運動裝備簡單,只需要一個直徑1.22米的健球及球員們各自的安全護膝,在20米乘20米(約一個籃球場)的場地內基本上已可開始。比賽時由3隊隊伍對賽、每隊各4名隊員,即場內共12人參與,當A隊進行攻擊時,發球前要先叫出Omnikin!及另一隊的顏色,被叫的B隊要在A隊擊出球後,不能讓球落地,成功接着球的B隊可重新組織攻擊,叫回A隊或C隊的顏色,直至球落地、出界或出現犯規而失分,若防守隊不能成功接球,則其餘兩隊得分。「Omnikin」為拉丁文,意指「全身運動」,簡單貼切地形容了這項運動需要手足並用,瞓身救波!

早前由香港健球總會及香港基督教青年會京士柏百周年紀念中心合辦的「港青京士柏健球校際賽2022」,成立健球校隊超過3年的棉紡會中學橫掃頒獎台,包攬高中組所有組別及初中男、女組別冠軍,初中混合組則由嗇色園主辦可譽中學暨可譽小學奪冠,棉紡會中學居亞軍。

健球校隊培訓

查詢︰2750 0310

撰文︰李越樺

相片︰受訪者提供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