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提防疫情下 眼表缺油 增乾眼風險

發佈時間: 2022/07/19

因應疫情環境,不少港人每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大增,增加了患上乾眼症的風險。 眼科專科醫生李琬微醫生指出,使用電子產品時會減少眨眼次數,導致油脂未能均勻地覆蓋於淚膜上,令淚水容易揮發,繼而引起乾眼症。嚴重的乾眼問題,更有機會增加角膜受損和感染的風險,影響視力,呼籲市民留意。

乾眼症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淚水分泌不足型,第二類為淚水過度揮發型,覆蓋眼球表面的一層液體薄膜,稱為淚膜,對眼睛角膜、結膜起著潤滑及保護作用。眼科專科醫生李琬微醫生表示,淚膜可以分為三層,最表面為脂質層、中間為水質層及最底層為黏蛋白質層,而脂質層受影響在乾眼症中擔當重要角色。

「有研究指出,如果脂質層的厚度高於120納米,淚膜的穩定性會較佳,若果脂質層厚度低於60納米,淚膜穩定性便會較差,會增加出現乾眼症的風險。脂質層是淚膜的最外層,可防止淚液揮發,亦可減低眨眼時眼皮與角膜的磨擦,幫助潤滑眼表,如果脂質層欠穩定,便有機會出現不同的乾眼徵狀。」

脂質層質素欠穩定會導致眼表徵狀
李琬微醫生解釋,淚膜脂質層的質素主要受到瞼板腺的功能所影響,如果瞼板腺功能出現障礙,分泌出來的脂質的質素及質量會較差,另一方面,眨眼的次數及眨眼的完整度也有影響,如眨眼時上眼瞼沒有觸碰到下眼瞼的話,便不能計算為一次完整的眨眼。一般人正常的眨眼次數為每分鐘15次或以上,若果眨眼次數低於每分鐘5次,便會影響瞼板腺分泌的油脂正常地釋出及均勻地覆蓋到角膜之上,令淚液較易揮發,眼表容易因而乾燥受損,增加感染風險,例如角膜潰瘍、發炎,長遠更會導致瞼板腺阻塞,甚至會影響視力。

進階儀器檢測乾眼程度作針對治療
乾眼症的患者有機會出現眼睛乾澀、眼痕、有異物感、灼熱感、發炎病徵及其他眼表徵狀;而由於瞼板腺功能障礙致乾眼症的患者,更會發覺起床時的眼睛不適的情況特別嚴重。

如果懷疑出現乾眼症,患者除了接受一般的眼科檢查外,亦可透過專門的淚膜油脂層分析儀,詳細了解瞼板腺的結構、眨眼頻率及效率,量化瞼板腺的功能,從而作出針對性治療。

暖敷加人工淚液  多方面改善乾眼徵狀
李琬微醫生強調,治療乾眼症需要長期作戰,首先要從日常生活做起,盡量作少鹽少油少糖的飲食,保持適量的休息以改善新陳代謝速率。患者亦可透過以熱毛巾或暖包暖敷眼皮位置, 溶解堵塞眼瞼的油脂。另外,患者亦可使用人工淚液為眼表保濕。「市面上一般人工淚液的主要成份為透明質酸,如果想要針對缺油性乾眼症狀,患者可選擇含有礦物油成份的人工淚液,不單可以保濕,亦可以幫助解決脂質層不穩定的問題。值得注意,含有油份的人工淚液,顏色上會呈輕微奶白色。」

此外,李琬微醫生又提醒,在選購人工淚液時,應盡量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至於較嚴重的乾眼症患者,則可能需要同時使用含消炎成份的眼藥水,部份適合的病者亦可考慮接受淚道塞子或者熱量脈動治療加強治療效果。要注意,不同的治療的成效及副作用均有所不同,患者應與醫生商討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備註: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治療有多種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 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