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用安全︳北葵涌街市包裝銀鱈魚 被檢出甲基汞超標 可致神經發育受損高危魚類一覽

發佈時間: 2022/07/08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食安中心)昨晚(7日)公布,北葵涌街市一個預先包裝銀鱈魚樣本,被檢出金屬雜質甲基汞的含量超出法例標準。中心目前正跟進事件,並呼籲市民停止食用受影響批次產品;業界如持有受影響批次產品,亦應立即停止使用或出售。

同場加映:

Beautiful Life|一招擊退色斑還原無瑕嫩肌! 美容師拆解3大常見色斑成因

{{hket:ul-video id="6067"}}{{/hket:ul-video}}

食安中心公布,涉事產品資料如下:

產品名稱:銀雪魚
包裝商:源記凍肉公司
此日期或之前食用:2023年2月7日至7月7日

中心發言人指出,中心透過恆常食物監測計劃,從北葵涌街市一商戶抽取上述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樣本含百萬分之一點二的甲基汞,超出法例標準的百萬分之零點五。中心已知會涉事商戶上述違規情況,並指令其將受影響批次產品停售及下架。有關包裝商已按中心指示進行回收,市民可於辦公時間致電其熱線2487 0560,查詢上述產品的回收事宜。同時,中心亦正追查有關產品的來源和分銷情況。

發言人續指,魚類中的汞主要為甲基汞,攝取大量的汞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對成人則會損害其視力、聽覺、肌肉協調性和記憶力。另外,一些國際機構如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指出,進食捕獵性魚類是人類攝入汞的主要途徑。中心的總膳食研究報告亦指出,體型較大或捕獵性魚類的汞含量可能較高(例如吞拿魚、金目鯛、鯊魚、劍魚、旗魚、橘棘鯛和大王馬鮫魚等)。因此,較容易受汞影響的人士,包括孕婦和計劃懷孕的婦女幼童等,在選擇魚類時應首選體型較小的魚類,避免進食上述魚類,從而減低攝入過量金屬污染物。

根據《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第132V章),任何人如售賣金屬雜質濃度高於法定上限水平的食物,即屬違法,違例者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中心會知會業界、繼續跟進事件和採取適當行動,調查仍在繼續。

攝取過量甲基汞後果嚴重

據食物安全中心發表報告《香港首個總膳食研究:金屬污染物》,指汞(俗稱水銀)是一種天然存在於環境中的重金屬,經火山爆發和採礦等途徑進入空氣或水中,而積聚在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汞會轉化為有毒性的甲基汞,被水中生物攝入體內,並沿着食物鏈向上累積,因此體型較大的捕獵魚類通常累積較多甲基汞。若人體透過進食大量受污染的水產而攝入過量甲基汞,或會對神經系統造成不良影響,當中以嬰幼兒及孕婦受影響的程度較大:

  • {{hket:inline-image name="clickpic_600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1-07.jpg"}}{{/hket:inline-image}}

普遍從魚類和介貝類水產攝入

報告指出,人體主要透過進食受污染的魚類和介貝類水產攝入甲基汞。按「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為甲基汞訂下的攝入量,孕婦和17歲或以下兒童的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1.6微克,以免發育中的胎兒及兒童受到神經毒性影響;而一般成人的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3.3微克。

食安中心為19種魚類和海產及其製品進行研究,並有以下發現:

  • {{hket:inline-image name="2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g"}}{{/hket:inline-image}}

吞拿魚、鯊魚、劍魚等大型魚類含量較高

結果顯示,以吞拿魚的甲基汞含量相對較高,每公斤的平均值達330微克;而海產及魚類製品,以及7種魚的甲基汞含量相對較低,包括大頭魚、鯧魚(䱽魚)、絞鯪魚肉、三文魚、烏頭、龍脷柳和鯇魚,它們每公斤的含量均少於100微克。食安中心表示,根據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全部測試樣本的含量均低於標準,(即體型較大的捕獵性魚類為每公斤1,000微克,其他魚類則每公斤500微克),適量進食並不會對人體有太大影響。

不過中心補充指,據2008年的《魚類的汞含量與食物安全》風險評估研究,金目鯛的甲基汞含量偏高(每公斤509至1,010微克),而鯊魚、劍魚、旗魚、橘棘鲷、大王馬鮫魚及某些品種吞拿魚的甲基汞含量亦較高,提醒市民勿經常食用。

打算懷孕的婦女需多加留意

中心續指,研究顯示約11%的本港育齡婦女(即介乎20至49歲的女性)的甲基汞攝入量超過每周可容忍攝入量,雖不會對其個人構成太大健康風險,但長年累月便會在體内循環的血液內積聚,若要身體自然排除甲基汞起碼需時1年,建議打算懷孕的婦女減少進食甲基汞含量較高的魚類,或選擇只進食甲基汞含量較低的魚類。

專家教3招預防

  • {{hket:inline-image name="c2-0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2-09.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2-1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c2-11.jpg"}}{{/hket:inline-image}}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