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IB放榜|英基7屬校誕36狀元 女狀元稱港仍有希望 法治已死之說極端

發佈時間: 2022/07/07

英基學校協會今年共856人考獲IB文憑,其中7間屬校誕生共36名狀元,及62名榜眼,他們分別來自智新書院、港島中學、英皇佐治五世學校、啓新書院、沙田學院、南島中學和西島中學。
 

將赴英修讀法律的女狀元羅衍晴:↓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eb26ecd-9d45-4a3e-85d0-a6bc2e58bf3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94b9437-543c-4746-beb8-76b657eec0ab.jpg"}}{{/hket:inline-image}}

沙田學院狀元羅衍晴將赴英入讀劍橋大學法律系,盼用法律幫助有需要的人,至於計劃赴英的原因,她稱是因香港的法律基礎主要來自英國,且認為不能做「井底之蛙」,盼擴闊眼界。

隨着《港區國安法》實施,不少資深法律界人士離港,羅指雖然對情況感遺憾,但相信只要仍有聲音盼改善社會,香港仍有希望;另指近年香港經常提到的「法治已死」說法較極端,認為「無法律係完美,每個地方都有缺陷」。

學習心得上,她指疫情下上網課很講求自律專心,但笑言「細個成日出去玩」,認為平衡學習與休息時間很重要,否則在面對公開試時,很易壓力爆煲,亦慶幸家長經常鼓勵她「努力過就有成果」。

準備往港大醫學院升學的女狀元陳梓桐:↓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2456840-6182-4fdb-b0d0-7166ef188bbf.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464f7d9-9564-4c59-8a80-209065da563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97ede93-07d1-4409-9752-6ba57cc07908.jpg"}}{{/hket:inline-image}}

英皇佐治五世學校狀元陳梓桐,則在2年前在機緣巧合下由澳門來港升學,未來將會到港大醫學院升學。她坦言,祖父在她考試前突然中風,導致最終要在澳門應試。但事件不但讓她深刻體會祖父對她的重要性,更讓她有勇氣去堅持走艱難的杏林路,盼可在祖父康復過程中提供協助。

選擇到中大讀醫的女狀元李采泳:↓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aa602cc-f150-4326-851c-0634e93da718.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8b23a39-9ec0-465d-ac9b-998ccc037cfd.jpg"}}{{/hket:inline-image}}

因看到貧童受病痛困苦 掀起從醫夢想

同校狀元李采泳選擇到中大讀醫,她指,醉心醫學的契機是曾看到一條講述貧窮地方兒童受病痛困苦的廣告,讓她覺得身為相對上較幸運的人,應盡力把醫療變得更能承擔。且雖然是韓國人,但在香港土生土長,多年來受到本地醫護的悉心照料,且疫下目擊醫護不斷奔波各醫院協助病人,心生敬佩,所以決定留港。

英基行政總裁葛琳指,很欣喜見到,儘管過去幾年的環境充滿挑戰,但同學依然堅毅的學習,得到斐然成就。

港產93名IB狀元較前年多3倍 , 佔全球14.5%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梁薾心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