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蜱蟲病︳替蜱蟲病死者淨身穿衣後高燒失禁 疑經血液傳播3人感染亡︳附5招防蜱蟲叮咬+被咬處理方法

發佈時間: 2022/06/01

踏入蜱蟲活躍期,經過草叢要小心! 內地一名長者上月初因「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症」(俗稱「蜱蟲病」)去世後,有3名同村村民為他淨身穿壽衣,卻於一個月內同樣相繼因蜱蟲病過身;另有一名親戚因曾到醫院探望時有過身體接觸,亦被傳染蜱蟲病留院治療。專家曾指出,蜱蟲病可人傳人,可涉及接觸或血液傳播。患者嚴重可出現多重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達30%以上。本港食物環境衞生署則分享5個貼士,教大家預防被蜱蟲叮咬。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孕前3-6個月調理提升卵子質素 中醫教飲食宜忌+秘訣增受孕機會

{{hket:ul-video id="5839"}}{{/hket:ul-video}}

三人相繼患蜱蟲病病逝

綜合內媒報道,河南信陽市潢川縣雙柳鎮天橋村村民黃城(化名)日前高燒不退,原以為患重感冒,到縣城醫院治療沒有好轉,再轉到信陽市中心醫院求醫,結果確診為蜱蟲病,病情危急,回村後於5月5日去世。翌日,66歲的村民黃驊(化名)等人應黃城家人的請求,前往黃城家幫忙為逝者淨身穿壽衣。

黃驊在葬禮結束5日後出現不適,走路無力且發低燒,隨後轉而發高燒,後來經市醫院檢查後,確診感染蜱蟲病,病情嚴重。於此同時,另外兩位幫忙淨身更換壽衣的長者也出現了高燒症狀。黃燁接受治療後多日仍未見好轉,雖曾再轉院,但狀態日漸不佳,意識模糊,依舊高燒不退,最終在26日下午去世。

而黃城的八旬舅父楊老漢(化名)曾為姪兒淨身穿衣,亦因相似的病症於5月20日去世。其孫子指他從黃城葬禮回來後就開始發燒,出現全身發痛、乏力等症狀。送院後他曾出現抽搐、大小便失禁、意識模糊等,經搶救稍有好轉,惟仍不幸去世。另外,黃城的兄長亦是曾幫忙淨身穿衣的3人之一,亦確診蜱蟲病相繼去世。

至於黃城的妻弟、六旬的張立華(化名)亦被確診為蜱蟲病。其兒子透露,父親曾兩度探望確診的黃城,有過身體接觸,後來就開始發燒,症狀加重。目前在醫院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病情相對穩定,

「當時黃城突然要側身,我爸怕他摔下床,就去扶了一下,抱著他往床中間挪,這是兩個人唯一一次肢體接觸。」

  • {{hket:inline-image name="867676963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98f6b1c-c81a-4344-9456-b396504518da.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c5b570d-c1f2-4569-a7bb-2f6631d589c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d1c8308-b03e-4f3f-ab4b-7933a7c894cc.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abf8b29-27b8-4d5a-b89f-1f1f2097e192.jpg"}}{{/hket:inline-image}}

蜱蟲病可人傳人  恐涉接觸或血液傳播

家屬懷疑,他們是給黃城淨身穿衣過程中被感染,「當時遺體上有插管沒拔下來,可能是之前搶救輸血時用的。清洗的時候不小心弄破了,裡面的血弄到他們身上,可能就感染了。」又指黃城去世後仍戴有呼吸面罩,插着導尿管等,「內有積液」,費了很多力氣才拔下來。

對於死者插管內殘留血液的傳染猜測,內地病毒學專家常榮山認為,相較而言,死者遺體上的殘留分泌物、排洩物或者被污染物品通過接觸傳播後引起感染的可能性更大。他表示,從總體來看,類似傳播事件的發生較為少見。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汪華教授,以及該中心急性傳染病防治所副所長鮑昌俊副主任醫生,2021年曾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論文,通過對兩宗家族聚集性蜱蟲病的研究,證明蜱蟲病可人傳人,急性期病人及屍體血液和血性分泌物具傳染性,直接接觸可致感染。鮑昌俊曾受訪指,人和人傳播中,主要通過血液感染,呼吸道傳染可能性低。

蜱蟲病病死率高達30%以上

曾有內媒報道,蜱蟲病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山東、安徽、遼寧等省份,河南信陽地區是高發區。發病時間呈明顯季節性趨勢,多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10月。被蜱蟲叮咬後,最短在2至3日後發病,通常潛伏期約1至2周。臨床表現主要為發燒、血小板減少、白血球減少及多器官功能損害。輕症患者多可自癒,重症患者常表現為多重器官功能障礙,甚至衰竭。南京鼓樓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吳衛華表示,這種病的病死率達12.7%至32.6%,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也無特效藥。部分老年患者、治療不及的患者到院後往往病情偏重,預後較差。此外,日本、南韓等地亦曾出現蜱蟲病病例。

5招避免蜱蟲叮咬

據食物環境衞生署資料所示,蜱蟲在各個發育階段都要吸血才能夠成長,而牠們吸血前的身體大小由2毫米至12毫米不等。蜱蟲可以透過吸血傳播病毒,例如巴貝西蟲病、萊姆病、寇熱及斑疹熱等,而人類的傷口或眼睛接觸到可傳播疾病的蜱蟲屍體或蜱類,都可能受到感染。如果要避免被蜱蟲叮咬,可以留意以下5大預防措施︰

  • {{hket:inline-image name="4ecbe7fe-29c7-4345-b91d-1b931370ad1a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ae2234c5-fe58-44eb-bf4f-8595a60cd7a7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c329fa3-3268-42de-acdb-28de34b0b5a1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93837e02-a61f-4685-a079-4322f8abaaf9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e482146-9477-48fc-8325-30c9e0ec8773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d547b6d4-9443-41e7-8574-5690e7fd534c_600.jpg"}}{{/hket:inline-image}}

被蜱叮咬正確做法

福州市疾控中心提醒,萬一發現有蜱已叮咬,甚至鑽入皮膚,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更不能在被咬時用水沖。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燒、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如在野外,則可用點燃的香煙(或香)慢慢地烤蜱蟲的身體,多數情況下,鑽入皮膚的蜱蟲就會鑽出皮膚,然後再消毒傷口。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燒等疑似症狀或體徵,應當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

撰文:陳樂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