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食用安全︳一家四口黃曲霉素中毒相繼患癌 揭長期使用發霉竹筷子木砧板︳附正確清潔砧板方法

發佈時間: 2022/04/03

保持廚房衛生十分重要,如廚具用得太久發霉,隨時會污染食材產生毒素誘發癌症。內地有一家四口早前因長期使用竹筷子、木砧板,因清洗不乾淨,導致滋生致癌毒素「黃曲霉素」(又稱「黃麴毒素」),最後全家相繼患癌並先後離世。有專家指出,砧板的質材不同清潔方法亦各有不同,如果用錯方法不但未能達至清潔效果,甚至有機會損害砧板。

同場加映:

Sick問識答︳高低膊易致頸胸肌肉緊張 物理治療師教3大動作紓緩不適

{{hket:ul-video id="5496"}}{{/hket:ul-video}}

內地《北京衛視》早前報道,有一個四人家庭因長期使用竹筷子、木砧板,惟因未有清洗乾淨,導致滋生致癌毒素「黃曲霉素」,最後全家人都先後患上不同癌症,並相繼離世。

黃曲霉毒素可引致肝癌

據本港食安中心指出,大部分霉菌都是無害的,有些甚至有用,一般因吃下發霉食物而引致急性中毒的機會不大。不過,某些霉菌是有危險的,可造成感染,對免疫力弱的人士,例如愛滋病患者或長期病(例如癌症)患者尤其危險;有些霉菌則可產生霉菌毒素(由真菌產生的毒素)。霉菌毒素可對人體造成急性和/或長期的健康影響,例如黃曲霉毒素可引致急性肝臟受損,最廣為人知的是有可能引致肝癌。

砧板專家:膠砧板比木砧板更易發霉

老字號「萬記砧板」第三代負責人歐家亮(Mike)接受《晴報》訪問時指出,膠砧板比木砧板更易發霉,因為膠砧板的刀痕無法復原,會殘留更多食物殘渣;而木砧板遇水後會膨脹,令刀痕稍為變平,變相較容易清走殘渣,降低發霉機會,加上木本身含有天然抗菌物質,含菌量比膠砧板低。

他指,清水、清潔劑都無法清理木砧板上的霉菌,雖然可刨走或以砂紙磨走發霉的面層,但砧板上可能有肉眼看不見的霉菌,而霉菌亦有機會植根或殘留深處,因此建議更換新砧板較安全。

洗木砧板忌用化學清潔劑

若要避免砧板發霉,用後必須要仔細清潔,由於塑膠和木材質地不同,洗潔砧板時亦要針對其性質。Mike表示,塑膠砧板容易清潔打理,以洗潔精及漂白水等化學清潔劑清洗即可,不過木砧板卻不能以化學清潔劑清潔,因為不但未達清潔效果之餘,更有機會損害砧板。

他解釋,化學清潔劑會傷害木纖維及天然抗菌物質,縮短砧板壽命,半年至一年便會出現龜裂、發霉。同時,木砧板會如海綿般吸收化學物質,變相連同食材將清潔劑食落肚。

【塑膠砧板清潔】

  • {{hket:inline-image name="e7421563-03ba-4a99-8600-727971a90d8e.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g"}}{{/hket:inline-image}}

【木砧板清潔】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8.jpg"}}{{/hket:inline-image}}

勿用濕水器具或木匙羹接觸香料

此外,食物調味料亦要留意食用期限,以防「禍從口入」。本港食安中心早前曾提醒市民,未經妥善存放的調味料或會滋生霉菌,長期或過量食用或增加患癌機會,甚至會在抵抗力較差者身上引發嚴重感染,甚或死亡,又提醒避免用濕水器具或木匙羹接觸香料等容易受潮或發霉之調味料。

消委會早前亦指出即使發現調味品發霉,部分市民都會選擇只將發霉部分撇去,其餘繼續食用。消委會提醒霉菌菌絲或已深入調味品內層,肉眼無法察覺,惟毒素其實已遍及整瓶調味料。

消委會又提醒,進食發霉食物可引致腸胃不適,長期或過量攝入某些霉菌毒素更有機會增加患癌的風險,抵抗力較弱人士甚至可能出現嚴重感染,重則可以致命,呼籲市民妥善保存調味料,以免食物中毒。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撰文:潘迦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