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居安抗疫需留神 老弱宜加強個人防疫裝備

發佈時間: 2022/03/11

第五波疫情在社區爆發,為免公營醫院醫治系統負荷過重,政府2月8日起實施「居安抗疫」計劃,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指引,「居安抗疫」人士須留在住所中,監察身體狀況及進行所須檢測,不過不少人家人均有老幼,如家中有人確診,必須加強個人防疫裝備以避免感染。

目前本港醫療系統面臨崩潰,不少確診者需留在家中,等待安排送院接受治療。自第五波疫情爆發以來,出現多宗幼童染疫,甚至死亡個案,令家長擔心一旦染疫,子女會受傳染。衞生署表示,進行家居檢疫的原則是家居環境是否適合作檢疫:例如大廈出現傳播情況、劏房、需與其他人共用廁所廚房及家居面積太小等均不適合,但不少人擔心老弱如隔離後無人照顧,寧願確診後留家休息,等待自行痊癒。

與確診者同住要小心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現時新冠疫情非常嚴峻,為盡快遏止病毒擴散,保障市民健康,避免拖垮醫療系統,確診病患都只能在家自行隔離。但香港居住環境狹窄,往往居家隔離的患者都較高機會傳染給其他家人,同住家人(特別長者及兒童) 除了配戴口罩,如要共用廁所,確診者使用後以1:49漂白水消毒,包括水龍頭、沖水掣、廁所板及門鎖,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同進餐和共享私人物品。除了這些基本?生處理方案,為減低感染機會,同住家人可考慮24小時用穿戴式負離子個人貼身淨化器來加強個人貼身防護,以近距離保護呼吸健康空氣有助減低感染機會。在選擇這些淨化器的時候,應選擇有認証產品,才有信心保證。

出外需加強個人貼身防護
現時疫情非常嚴峻,不少長者及小朋友均決定接種疫苗,不過打針也並非易事,他們前往醫院或社區中心途中,無論是乘搭交通公具,抑或在輪候排隊,都有機會接觸不同人士,為求自保,家人應為長者及小朋友把關,外出時需要做好基本防疫措施,出街戴好口罩、經常消毒雙手及注意社交距離等。為減低感染機會,需加強個人貼身防疫裝備,近距離保護自己呼吸健康空氣,例如使用24小時穿戴式負離子個人貼身淨化器,近距離保護自己呼吸健康空氣,有助減低感染機會,守護自己的同時也守護家人健康。

給居家隔離 /居家檢疫人士建議:
‧    除了提供緊急及必要服務的照顧者或工作人員外,其他人士(包括朋友、親友或非同住人士),不可進入該單位
‧    在除了棄置垃圾、接受緊急和必要的醫療健康服務、接受強制2019冠狀病毒病核酸檢測、或陪伴有需要的人士(例如小童、長者、有長期病患或殘疾人士)接受緊急和必要的醫療健康服務或強制檢測,家居檢疫人士必須於整個檢疫期間逗留在該單位內
‧    除上述活動外,檢疫期間必須關上該單位的大門
‧    經常清潔雙手和注意咳嗽禮儀
‧    盡可能打開窗戶以保持單位空氣流通
‧    每日清潔和消毒家居環境。可使用 1 比 49 稀釋家用漂白水(把 10 ml 含 5.25% 次氯酸鈉的家用漂白水與 490 ml 清水混和)消毒,待 15 至 30 分鐘後,用清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 70%酒精消毒
‧    被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品表面或地方,應先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清理可見的污物,然後用 1 比 4 稀釋家用漂白水(把 10 ml 含 5.25%次氯酸鈉的家用漂白水與 40 ml 清水混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及鄰近各處,待 10 分鐘後,用清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 70%酒精消毒
‧    如廁後先蓋廁板再沖廁
‧    如廁後應以皂液和水清潔雙手
‧    每星期一次,把約半公升清水倒入每個排水口
‧    先佩戴一個貼面的外科口罩,方可打開單位大門接收送遞物品或棄置垃圾

{{hket:inline-image name="shutterstock_1112890832_resize.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家居環境淺窄,如要進行居安抗疫需加強個人貼身防疫裝備。

 

{{hket:inline-image name="A310whiteblack.png"}}{{/hket:inline-image}}

▲AirTamer A310使用時間長達150小時。

{{hket:inline-image name="A315BLACKWHITE.jpg"}}{{/hket:inline-image}}

▲AirTamer A315(加強版)每秒釋放1億個健康負離子。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