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無國界醫生推心理健康故事書 疫情下助家長了解兒童情緒

發佈時間: 2022/03/02

疫情嚴峻,有家長表示孩子在言談間既擔心與家人、朋友分離,也害怕感染病毒甚至死亡……孩子的焦慮情緒不容忽視,無國界醫生推出的兒童心理健康故事書系列,或許正好為家長們解困。

黃太的女兒現時就讀小三,她表示,孩子對網課基本已適應得很好,只是隔離禁足始終有一定困擾,除了部分常規課業被打亂、興趣活動也中斷。「要知道校園生活不只數學、語文,還可與同學相處玩耍,這一點網課是難以取代。女兒除了不時問及何時才能和朋友見面,近期看到新聞,也會旁敲側擊的問自己會否染病?」

給予適當輔導

無國界醫生(香港)總幹事童靜漪指出,過去兩年的疫情,除了成人面對說得出和說不出的焦慮和壓力,小朋友其實亦面對類似的不安。為協助家長與孩子應對焦慮狀況,早前推出一套3冊的兒童心理健康故事書《阿諾成長日記》,藉6歲男孩阿諾在不同成長階段面對的情況,解構孩子情緒轉變,令家長對兒童心理健康有更多認識,陪伴小朋友面對各種挑戰。

「焦慮是常見的心理健康狀況之一,小朋友在各個成長階段經歷擔憂和壓力時,亦有機會出現焦慮。故事書由臨床心理學家協助撰寫,分別探討3種常見的兒童焦慮。」當中《第一天上學》描述阿諾升讀小一時,擔心被同學負面看待或拒絕,而出現社交焦慮症狀;《我不想做哥哥!》講述阿諾面對妹妹即將出生,因身份轉變出現適應焦慮症狀;《我生病了!》則是阿諾看到有關疾病的新聞後,極度擔憂染病和死亡而出現健康焦慮症狀。

她續稱,家長作為密切的照顧者,能否讀懂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表現,分辨出現焦慮徵狀的背後原因,並給予適當輔導非常重要。因此每冊故事書均向父母闡述每種兒童焦慮的症狀和應對技巧;更可透過遊戲和活動,引導親子一起梳理焦慮情緒;電子版故事書現時可在網頁免費下載。

舉辦網上分享會 應對孩童焦慮

除了兒童心理健康故事書,無國界醫生亦曾舉辦「兒童焦慮網上分享會」,分別以適應焦慮、社交焦慮和健康焦慮作主題,邀請社工分享前綫經驗和常見個案,講解如何處理各種兒童焦慮。當中除探討兒童面對新環境、家庭狀況或身份時可能出現的反應,以及疫情下的情緒轉變;亦提及家長對子女的健康和衞生要求,特別是疫情下加強個人衞生措施、是否已是健康焦慮症狀等。

據無國界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劉祉君表示,焦慮狀況在人生各階段均有機會出現,照顧者的適當輔導,將有助孩子從小建立韌性去面對這些情緒。「心理健康問題相對身體不適,較不易被察覺,處理時的挑戰可能更大,但心理健康同樣是健康的一部分,愈早協助小朋友面對焦慮問題,康復機會愈大。」

她續稱,小朋友與成人一樣會經歷各種擔憂和壓力,自新冠疫情爆發後,兒童在生活和社交「新常態」下面對更多挑戰,更容易出現不同情緒和行為表現,但他們卻未必懂得用語言表達,而是把情緒表現在行為上,家長應最能辨認孩子的情緒問題,了解他們的焦慮是以甚麼形式表達?是不斷問問題,要求抱抱?還是大哭大鬧發脾氣?焦慮可能影響他們的日常玩耍、社交和學習。因此,疫情期間家長不妨給子女多一點時間調整心理,而不是一味只關注學業成績。

撰文︰李越樺

相片︰受訪者提供、iStock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