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士為了追求完美曲線,都會考慮選擇接受纖體療程。近年,坊間流行「冷凍溶脂」療程,惟消委會提醒「冷凍溶脂」效果非即時見效,而且有6類人士更不應接受療程,以免導致出現血管炎、貧血等副作用。
同場加映:
抗癌勇士︳患癌後2次復發未言敗 感恩成更完整的人 淋巴癌康復者義教潛水挑戰不可能
選擇甚麼是「冷凍溶脂」?
消委會指,「冷凍溶脂」是以受控制的低溫程序選擇性地破壞皮下脂肪細胞,用作定點或局部範圍減少隆起脂肪部位的脂肪體積,較適合處理即使持續做運動和節食都未能縮減脂肪尺寸的部位。去年11至12月間,消委會派員以消費者身份,實地到訪7間有提供「冷凍溶脂」程序的美容中心和診所,查詢服務詳情,發現大部分美容中心都指程序副作用輕微,要處理上臂位置的脂肪約需$4,900至近$48,000,差異極大。
(消委會圖片)
花10萬元未見成效 有人長出水泡皮膚刺痛
在其中3宗投訴個案中,A小姐在一所美容中心花費超過10萬元,購買27次針對腹部和腿部「定位修形」的「冷凍溶脂」程序;惟完成超過20次程序後,比對5個月前後的照片,認為大腿部位仍未見消除脂肪的效果。A小姐認為程序不能如該公司網頁聲稱所指般「一次消除脂肪22%」,或有違其服務說明成效,但投訴並要求退款後遭拒。因此,事主向消委會對該商戶作出投訴,經過調解,A小姐接納由該美容中心贈送額外療程的安排。
2015年,B小姐花費約6萬元購買了一個配合「冷凍溶脂」程序的定位消脂療程,以期改善大腿內側、後腰及腹部等位置的肥胖問題。期間美容中心不時為B小姐拍照,並以測脂機評估其體內脂肪的重量;惟她完成整個療程後,認為身形並沒大改變,並提出多個疑問:每次拍照時站立位置不一,不同時期拍下的相片不能作直接比較;職員從沒詳細解釋以測脂機量度所得的數據,而當事人翻閱當中的身體脂肪重量(body fat mass)記錄時,更發現數值於接受程序前後並沒有顯著變化。經消委會調解後,B小姐接納該公司的退款安排。
另一名C小姐於去年3月到美容中心接受針對大腿部位的「冷凍溶脂」程序,期間感到左腳大腿內側特別麻痺。完成約為35分鐘程序後,C小姐發現大腿內側紅腫、發熱。事發翌日,C小姐大腿皮膚刺痛,更發現該皮膚範圍長出大大小小的水泡。C小姐與美容中心交涉,要求安排退款並補償相關醫療費用,惟該美容中心只提供其指定醫生負責跟進。消委會接獲C小姐的投訴個案後去信相關美容中心,隨後該公司願意作全數$36,000退款安排,並負責有關的醫療服務跟進。
6類不宜做「冷凍溶脂」人士
消委會指坊間有美容中心聲稱「冷凍溶脂」程序「無創傷」及「非手術性」,毋須麻醉及時間復原,雖然潛在風險亦較抽脂手術低,但其實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接受程序:
(↓點擊圖片放大↓)
另外,消委會提醒有免疫力功能障礙、出血性疾病、正服用薄血藥等人士,欲處理的部位有疝氣、嚴重靜脈曲張、有傷口、感染、濕疹、牛皮癬、皮膚炎等皮膚問題,都不適合接受程序。
效果非即時見效
消委會表示,要完成美容中心/診所建議「冷凍溶脂」的所有程序需時最少1個月至6個月不等。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指,選擇採用「冷凍溶脂」程序,一般需要接受程序2次,而受影響的脂肪細胞需要4至6個月時間逐漸被身體排走,在這段時間或會見到隆起脂肪的尺寸有所縮減。
程序由經驗人士操作 助減副作用風險
另外,近年海外出現嚴重凍傷、脂肪組織異常增生及硬斑病個案。消委會指出,經驗不足的技術人員、儀器探頭放置不當、保護皮膚的凝膠不足,或者使用劣質的儀器,除了可能影響減脂效果外,亦會增加接受程序的相關風險。為減低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情況,建議消費者在接受程序前,先儀器是否表列於本港衞生署轄下醫療儀器行政管理制度下,或者獲得海外衞生組織(例如美國FDA)許可。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表示,要評估病人是否適合接受「冷凍溶脂」程序,必須了解其病歷、身體狀況和正服用的藥物。按個別人士情況商討及設定減脂程序的方案,包括處理的位置和目標、需要接受程序的時間和次數。適當篩選適合接受冷凍溶脂程序的過程十分重要,例如應該要先評估接受程序的部位有否不對稱,擠壓皮膚評估組織是否柔韌、皮膚有否過度鬆弛、疤痕的問題,脂肪是否足夠被儀器探頭吸住等,這些步驟都有助減少出現不良副作用的機會。另建議在接受程序6個月後評估有否出現脂肪組織異常增生。
U Lifestyle App自家節目登錄《U TV》專區!
↓↓試玩、試食、試用影片任您睇↓↓
【立即體驗】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
撰文:陳樂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