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羊水栓塞|產婦憂引產致羊水栓塞 婦產科學院稱罕見 緊急時不引產更危險

發佈時間: 2021/11/02

33歲產婦羊水栓塞亡,死因庭裁定死於不幸。香港婦產科學院發聲明,指近期有孕婦憂慮引產安全性,澄清部分醫療程序或增羊水栓塞風險,惟情況罕見,特定情況下不引產或風險更大。

香港婦產科學院聲明↓點擊圖片放大↓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1103OG6-G00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1103OG6-G00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1103OG6-G0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1103OG6-G0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1103OG6-G0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1103OG6-G006.jpg"}}{{/hket:inline-image}}

香港婦產科學院在聲明中表示,注意到一些孕婦關注引產和真空吸引助產的安全性,擔心導致羊水栓塞, 惟學院指出,羊水栓塞發生機會非常低,據研究,每10萬名孕婦中僅1至8人會發生,目前仍不清楚發病機制,自然或輔助分娩皆可發生。

學院引述研究顯示,羊水栓塞發生機率可能在某些醫療程序中略有增加,如引產、真空吸引助產、產鉗助產及剖腹產等,然而醫學上這些程序僅被視為「軟風險」因素,並非直接導致羊水栓塞的原因,強調引產和真空吸引助產均為常用和安全的產科程序。

學院表示,當繼續懷孕比引產對母親或胎兒造成更大風險,如母親出現先兆子癇、胎兒疑有胎兒窘迫所致心跳異常及羊膜破裂時間過長等,便需進行引產;同理,當第二產程延長對母嬰造成比手術本身更大的風險,需進行真空吸引助產,指醫療程序有其益處和風險,當益處超過風險時就應施行,否則可能會大增母嬰蒙受傷害的風險。

打邊爐生肉未煮熟食落肚 女子視力驟降揭寄生蟲入眼︳附火鍋6大安全貼士:【下一頁】

撰文:李明佑
責任編輯:黎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