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膽固醇過高|年輕化趨勢要留意 生活習慣與藥物治療相輔相成

發佈時間: 2021/08/18

近年高膽固醇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少40 歲以下人士的膽固醇水平超標,當中更不乏20 多歲的患者求醫。其實不論肥瘦,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有機會患高膽固醇。膽固醇持續超標長遠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絕對不容忽視!聖保祿醫院心臟科顧問張志揚醫生指出,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配合藥物治療對控制病情十分重要。

為決定高膽固醇治療目標,醫生會按患者的風險因素評估未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等級。根據2019 歐洲心臟學會和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的指引,高風險和非常高風險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水平目標分別是低於1.8mmol/L 及1.4 mmol/L,並需要降低至少50%的壞膽固醇。此新指標較2016 年的2.6 mmol/L 及1.8 mmol/L 嚴謹,可以更嚴格控制膽固醇水平,防止病情惡化。

飲食失衡是主因?釐清膽固醇謬誤

不少人誤以為飲食是體內膽固醇的主要來源,但其實我們的身體亦會不斷製造膽固醇。人體內膽固醇的來源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指由肝臟製造,約佔七至八成,而外源性則指從食物中攝取,約佔二至三成。除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外,脂肪的種類也會影響膽固醇水平。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均會提高壞膽固醇的水平,容易堆積在血管壁。「高飽和脂肪食物如全脂奶類製品、紅肉及加工肉類等,和高反式脂肪食物如蛋糕及油炸食品等都要儘量避免。」

張醫生提醒,當壞膽固醇水平太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水平太低時,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過多的壞膽固醇會積聚在血管壁,形成粥樣斑塊,長遠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令血管變得狹窄甚至栓塞,妨礙血液流動,嚴重的話可能引致中風及心臟病等併發症。」要吃得健康,可選擇白肉等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及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有助減少膽固醇吸收,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水平。

生活習慣及藥物治療互相配合

要長遠有效控制膽固醇水平,需配合良好生活習慣及藥物治療。除以上提到的飲食建議外,培養運動習慣也非常重要。成年人每星期應進行至少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每次運動需持續30 分鐘且達最高心跳率的70%,或75 分鐘的高強度運動。飲食與運動的相互配合可達致減重效果,進一步控制膽固醇水平。

若改善生活習慣後膽固醇水平仍未如理想,醫生亦會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採用合適的膽固醇藥物治療。他汀類藥物(Statins)是治療高膽固醇的第一線藥物,配合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可同時減少肝臟合成及腸道吸收的膽固醇,更能減慢動脈脂肪斑塊積聚,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由於膽固醇過高並無病徵,張醫生鼓勵市民定期進行身體檢查,有助及早發現病情和展開治療。不論是生活習慣或藥物治療計劃,均須經評估個人狀況後制定,詳情可諮詢醫生意見。 

{{hket:inline-image name="DrCheungChieung.jpg"}}{{/hket:inline-image}}

▲聖保祿醫院心臟科顧問醫生 張志揚醫生

本健康專題由Organon Hong Kong Limited 提供
HK-ATO-110012 Aug/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