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躁動/煩躁或源於抑鬱 勿與躁鬱症混淆 避免治療被延誤

發佈時間: 2021/07/23

我們經常以為,抑鬱症只會使人情緒低落,失眠或是對事物失去興趣,原來這種情緒病也會令人激動不安、躁動煩燥。有患者就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下,因工作壓力而誘發情緒病,更以自殘宣洩情緒。然而,坊間容易將這些徵狀與躁鬱症混淆,導致治療未能對症下藥。精神科專科李允丰醫生提醒患者,一旦持續情緒不穩就應尋求協助,透過專業診斷準確找出病因,才能有效應對抑鬱病情。

任職餐廳經理的李先生(化名)今年五十多歲,自從去年疫情爆發,餐廳經營開始出現困難。作為經理,他承受著龐大壓力,更被僱主要求擔當「劊子手」,指令下屬放無薪假或離職。性格比較內斂的他並不懂表達自己的情緒,只有默默承受及忍耐,可惜疫情持續,連他也要停薪保職,在經濟拮据情況下,他漸漸出現一些情緒病徵。

躁動性抑鬱 抑鬱症常見表徵
留在家中的日子愈長,李先生的情況就愈差,經常感到憤怒、煩燥及鬱悶,對人破口大罵及亂丟東西發洩。他的妻子起初對其行為大惑不解,只以為他是短暫失業所致,直至他用硬物傷害自己發洩情緒而受傷,才明白到他或是受情緒病影響。最終,家人帶他前往求診,結果證實他是源於生活壓力誘發抑鬱症狀,而躁動憤怒的行為,亦是抑鬱症所致。

部份抑鬱症患者較常出現憤怒及煩燥的情緒,與我們認識的「躁鬱症」有點相似,但並不盡然。精神科專科李允丰醫生指出,這種情況是抑鬱症中的一種臨床診斷,名為「躁動性抑鬱」(Agitated Depression),病徵與治療也與躁鬱症截然不同,必須作出準確診斷︰「躁動性抑鬱患者容易感到煩燥及脾氣失控;躁鬱症則時而抑鬱,時而亢奮,感覺有無窮的精力一樣,如果把兩者混淆,有可能導致延誤治療。」

持續性治療 穩定情緒需耐性
李醫生表示,臨床診斷問症必須先排除患者的病徵並非來自「躁鬱症」,才能對症下藥。治療「躁動性抑鬱」,基本上與抑鬱症治療一樣,醫生會因應患者實際情況,處方適合的抗抑鬱藥物;如果患者的情緒較為反覆,會在治療初期處方鎮靜劑。他補充,抗抑鬱藥物需要若干時間才能起效,故此必須對治療抱有耐性,家人亦要給予鼓勵及關懷,加強患者治療的依從性。

不過,部份患者及家人或擔心,治療抑鬱症的藥物容易造成依賴及出現副作用,例如作嘔作悶及胃部不適等情況,寧願停藥也不肯接受治療。李醫生認為,治療成效與副作用往往因人而異,但最重要是先把情緒低落的情況穩定下來,否則日後病情就會更見棘手。再者,抗抑鬱藥物是不會令人產生依賴,目的就是要根治病情,有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長期病患一樣。

李醫生提醒患者,抑鬱症的治療有不同方案,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多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包括身體狀況、病情,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hket:inline-image name="okWhatsApImage2160.JPG"}}{{/hket:inline-image}}

▲精神科專科李允丰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