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認知障礙|浸大研「神經防禦」中藥新複方 實驗證可改善阿茲海默症

發佈時間: 2021/02/03

本港認知障礙症患者達10萬人,佔長者人口近1成,當中有6成半人屬阿茲海默症。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及教學科研部教授李敏指,為應對本地人口老化或增加阿茲海默症患者的隱憂,其研究團隊研發名為「神經防禦方」的中藥新複方,在小鼠模型實驗中,證可抑制阿茲海默症主要標記物「β-澱粉樣蛋白」(老人斑)和「過度磷酸化Tau蛋白」約3至4成,料有望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中藥新藥。

浸大研發新顯影劑 , 助診斷阿茲海默症 , 詳情即睇【下一頁

該中藥新複方由傳統中藥方改良,包括原用於清熱解毒、腦缺血的「黃連解毒湯」,及治療頭痛的「元胡止痛散」。研究團隊發現在黃連解毒湯剔除黃芩此中藥成分後,明顯降低老人斑水平;元胡止痛散的中藥成分延胡索,則可降低過度磷酸化Tau蛋白水平,遂利用研制新藥常用數學方法,設計出24組複方藥物的組合比例,最後得出現有「神經防禦方」新複方。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0203_03.jpg"}}{{/hket:inline-image}}

「神經防禦方」的成份是黃連、黃柏、梔子、丹參、延胡索和鉤藤。(浸大中醫藥學院提供)

{{hket:inline-image name="20210203_02.jpg"}}{{/hket:inline-image}}

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及教學科研部教授李敏教授(中)、浸大中醫藥學院研究助理教授Iyaswamy Ashok博士(左),以及浸大高智明伉儷柏金遜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學人K. Senthilkumar博士(右)研發中藥複方「神經防禦方」,有機會成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浸大中醫藥學院提供)

李敏指,經活性分份檢測,新複方中黃連素(Berberine)成分最高,而該成分曾於之前的研究中證有效清除老人斑及過度磷酸化Tau蛋白,但因中藥複方講究主藥材、輔助藥材等綜合治療,所以加入其他中藥成份輔助。

神經防禦方中藥成分

  • 黃連
  • 黃柏
  • 梔子
  • 丹參
  • 延胡索
  • 鉤藤

團隊利用新複方,以低劑量(1.9克)、中劑量(3.8克)、高劑量(7.6克)分別進行小鼠實驗,發現中、高劑量可將老人斑及「過度磷酸化Tau蛋白」降約3至4成。團隊並對小鼠進行「水迷宮」實驗,即在盛有水的水盤上放置一個小平台,測試小鼠用藥後能多快找到小平台,以探究其空間學習能力及記憶力。

連續測試6日後,使用中、高劑量的小鼠,找小平台的用時間由最初約50秒,減至約35秒。相反,無用藥的阿茲海默症小鼠表現與第1天相若,維持約50秒。研究最後將浮台移走,測試小鼠是否記得及游向原有浮台位置,發現經用藥的小鼠較無用藥小鼠,在該位置游水時間多18至25秒,證藥方改善其記憶力和學習能力。是次研究結果已於國際科學期刊《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上發表。

李敏指,實驗證明用藥後,小鼠的空間學習能力及記憶力均有改善,但發現新複方劑量未必愈高愈好,如將來應用在臨床,料會用中劑量換算到人體用量。惟新複方要用作臨床實驗仍有漫漫長路,或要10至20年後。她提醒,雖然新複方藥材常見,但因每人體質不同,成分或要再調配,加上未做臨床實驗,故不建議自行配藥。

撰文:李嘉慧
責任編輯: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