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消委會】罐頭魚含豐富蛋白質 鯪魚、沙甸魚鈣質含量較高【附詳細名單】

發佈時間: 2020/07/15

罐頭魚沙甸魚、吞拿魚和鯪魚為不少家庭常備「看門口」的罐頭食品,惟消費者委員會(消委會)近日檢測市面46款罐頭魚樣本,發現全部含有不同種類和含量的金屬污染物。但消委會亦指出,所有罐頭魚樣本均含豐富蛋白質,其中罐頭鯪魚樣本的平均鈣質含量更是3類罐頭魚中最高,但提醒切勿進食過量。

消委會指出,測試結果顯示3種罐頭魚樣本的蛋白質平均含量豐富,而沙甸魚的DHA和EPA(DHA、EPA是動物性的奧米加-3脂肪酸)總和則較高。而且,高溫及高壓使鯪魚及沙甸魚的骨變軟,消費者可連骨食用,從而吸收當中的鈣質。

不過,雖然鯪魚的污染較少,平均鈣質含量亦最高,但其DHA和EPA總和含量最低,且通常經過醃製和油炸,平均鈉含量最高,故建議市民注意食用分量,以免攝取過量的鈉。另外,海魚雖然受污染的情況較為嚴重,但營養豐富,因此建議市民避免經常進食體型較大的捕獵性魚類,並食用不同種類的魚類,分散過量攝種污染物的風險。

{{hket:inline-image name="fish1507202012.jpg"}}{{/hket:inline-image}}

(消委會圖片)

而衞生署亦指出,雖然罐頭魚的蛋白質和奧米加-3脂肪酸含量與新鮮魚相若,但由於大部分罐頭魚被額外添加了鹽、含鈉的增味劑或調味料,令鈉含量大大增加,因此只宜偶爾食用。

市民選購時亦應細閱營養標籤,選擇脂肪、糖和鈉較低的產品。一般而言,水浸罐頭魚的能量和脂肪含量比油浸罐頭魚少。此外,連骨食用的罐頭魚雖能提供豐富的鈣質,但由於大部分罐頭魚的鈉含量較高,所以並不建議以連骨食用的罐頭魚, 作為吸收鈣質的主要食物來源;低脂或脫脂原味奶製品、加鈣低糖豆漿等都是鈣質豐富且健康的選擇。

對於選購及食用罐頭魚,以下是消委會給予的5大健康重點:

  • 孕婦、準備懷孕的婦女和幼童,應避免進食體型較大的捕獵性魚類,以免過量攝入甲基汞。食安中心提出某些魚類,包括長鰭吞拿魚和黃鰭吞拿魚(yellowfin tuna)的甲基汞的風險,超過其含有的DHA和EPA益處;
  • 消費者保持均衡飲食,進食不同種類的魚,以免過量攝入某類污染物;
  • 沙甸魚 、鯪魚等罐頭魚,經加熱、加壓後細骨變軟,消費者可盡量連骨吃,吸收更多鈣質,同時減少進食豆豉、醬汁等配料,以免吸收更多的鈉;
  • 有凹痕、破損或膨脹的罐頭不應食用,開罐後發現生銹亦應整罐棄掉;
  • 罐頭開封後應盡快食用,吃剩的食物應放進密封容器冷藏,勿連罐保存。

{{hket:inline-image name="fish1507202016.jpeg"}}{{/hket:inline-image}}

延伸閱讀:

【消委會】46款罐頭魚含金屬污染物 3款沙甸魚致癌物無機砷含量最高【附詳細名單】【查看詳情

【消委會】6款氣墊粉底檢出致癌物鎘 4款防腐力不足易變質致敏【內附名單】【查看詳情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責任編輯:李凱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