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兒童咬爆塑膠餐具變割喉利器 吞下碎片致食道潰瘍可奪命

發佈時間: 2019/06/26

塑膠餐具或隨時變成兒童割喉利器!有台灣兒童急診科醫生表示,過去經常接獲兒童誤食塑膠餐具個案,主因塑膠餐具易被咬爛變成碎片,一旦誤吞可能割傷喉嚨,令食道潰瘍、變狹窄,進而導致吞嚥困難。醫生提醒兒童誤吞2.5厘米或以上異物最為危險,硬幣、玩具、首飾、磁鐵、或電池均屬高危物品。

注意小孩使用塑膠餐具

台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日前在網誌表示,在行醫生涯中,處理過數十宗兒童誤食塑膠餐具意外,認為塑膠餐具雖看似平平無奇,卻具極大殺傷力。

謝醫生解釋,由於小孩好奇心旺盛, 往往會把塑膠餐具當作玩具, 特別是5歲以下的小童,外出用餐時小孩常使用餐廳所提供的塑膠湯匙,用嘴巴含著塑膠湯匙「玩」和不斷「啃咬」, 一不小心就會把結構脆弱的湯匙咬破,便會將膠碎片一起吃下肚。

他指當小孩誤食異物,處理流程非常複雜,醫生會根據誤食異物的種類、臨床症狀、卡在消化道的位置、最後進食的時間等條件,採取以下3種檢查及治理方法:

「X光」檢查

雖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但如非金屬或較大的魚刺,其他物品難以看清。

電腦斷層掃描 (CT) 

雖比傳統 X光更清楚,但未能百分百確認異物,且輻射量較多,且孩子或需接受中度鎮靜才能完成。

胃鏡

最能清楚檢查食道、胃、和部分十二指腸,亦可用夾子將異物取出,但幼童需全身麻醉。

誤吞異物可導致食道潰瘍

謝宗學進一步解釋,兒童誤食不同物品會有不同反應:

大小2.5厘米以下、較鈍、容易吞進肚子的碎片

—危險性較少

—2至4周可自然排出體外

—注意:家長需要密切觀察孩子有沒有出現劇烈腹痛、連續嘔吐、活力食慾下降等症狀,若出現異常症狀,馬上帶孩子到醫院就醫。

大小2.5厘米以上、斷裂面銳利的碎片

—危險性較高

—有可能卡在食道壁上

—延遲治療可導致食道潰瘍、狹窄,甚至出現吞嚥困難

建議自備金屬餐具

謝醫生提醒,硬幣、玩具、首飾、磁鐵、或電池均屬高危物品,家長應多加注意,並建議帶5歲以下幼童外出用餐時,最好自備金屬湯匙,不要使用塑膠餐具。

小孩誤吞電池 分分鐘可奪命

除了塑膠餐具外,台灣有一名6歲兒童早前誤吞鈕扣型電池,險腐蝕及灼傷食道,幸母親及時發現,醫生最終以內窺鏡將電池取出。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國2歲女童誤吞鈕形電池最終因電池釋出的腐蝕性物質使食道潰爛,並灼傷頸靜脈,導致嚴重內出血不治。可見誤吞異物分分鐘可導致兒童死亡。

兒科專科醫生伍永強曾在接受《晴報》訪問時提醒,以下5類物品最容易被幼童吞服,呼籲家長們留意。

1. 含細小零件的玩具

2. 衫鈕

3. 塑膠玩具、積木等

4. 體積較小之硬幣(1、2、5毫)

5. 藥物及小型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