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11種珍稀水鳥聚集 大灣區擬打造水鳥天堂

發佈時間: 2018/11/16

天氣漸冷,大批候鳥南下過冬,粵港澳大灣區各大濕地迎來最佳觀鳥季。大灣區地處候鳥重要遷徙路綫中段,有黑臉琵鷺等11種國家級重點保護物種在此棲息。到2025年,大灣區計劃建成三級生態走廊,改善環境,擴大珍稀水鳥種群數量,打造「水鳥天堂」。屆時,民眾觀鳥將有更多選擇。

內地傳媒報道,粵港澳大灣區有豐富的濱海濕地和水網濕地,位於國際東亞候鳥重要遷徙路綫的中端位置,每年有成千上萬的遷徙性水鳥在此南來北往、繁衍後代。

官方表示,近年廣東加快濕地保護建設體系,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全省擁有4個國際重要濕地、94個濕地自然保護區、190個濕地公園。

2020年建成森林城市群

廣東林業系統上月首次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建設規劃(討論稿)》,指到2025年,大灣區要構建「3S廊道體系」,將「水域、海岸、丘陵、入海口」有機結合,令水鳥聚集地、重要節點、濕地等區域連成一體,建成水鳥生態廊道,改善環境,增加珍稀野生水鳥的種群數量,打造生態灣區,亦為內地生態廊道建設提供參考。

據統計,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內有水鳥127種,包括11種國家級重點保護物種。

當中,黑臉琵鷺有望成為首種「明星鳥」,作為全球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水禽,黑臉琵鷺每年有逾200隻在香港棲息,在大灣區城市中最多;而廣東全省的黑臉琵鷺已從2010年的100多隻增至2016年的250多隻,總數佔到全球的十分之一左右。

專家認為,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要突出廣東與香港、澳門的對接和合作,提升大灣區城市群品質。

另外,目前廣東9個城市已全部建成國家森林城市,廣東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珠三角地區已建成482座森林公園,普遍是免費開放,各地基本實現「300米見園,500米見綠」。珠三角力爭在2020年基本建成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重點圍繞城市生態系統共建、生態廊道互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水鳥生態廊道、珠三角地區生物生態廊道等,為大灣區全面構建生態安全新格局。

編輯︰陳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