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子宮內膜異位症纏繞11年痛不欲生 少女公開腹瘀照盼大眾關注

發佈時間: 2018/11/05

{{hket:inline-image name="181105-02.jpeg"}}{{/hket:inline-image}}

經痛難當或許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警號,英國一位少女11年來長期與「經痛」搏鬥,曾因此出入急症室200多次,甚至因經常請病假被解僱兩次,直至前年才被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症,卻被告知要切除子宮才能根治,令她面臨重大決擇。

醫生誤診為一般經痛

來自英國的21歲少女SineadSmythe,自11歲開始長期受月經劇痛不適困擾,下腹經常腫脹出血,甚至有大片血痕出現,又持續有噁心、疼痛、痙攣情況,令她痛不欲生。她形容經痛時就像「一隻貓試圖從腹部掙脫出來」、「煙花在腹部炸開」、「如得了一種癌症,但它只會折磨妳,卻不會殺死妳。」過去11年來,她曾因疼痛難當前往醫院急症室200多次,然而每次醫生均「誤診」為經痛,為她開出止痛藥暫時舒緩。

{{hket:inline-image name="6.JPG"}}{{/hket:inline-image}}

常請病假 兩遭解僱

SineadSmythe經常因身體不適請病假,卻未獲身邊人體諒,甚至惹起僱主不滿,在2015至2016年間先後兩次被公司解僱。直至前年,醫生經詳細檢查後,才確定她的「腹部痙攣」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但唯一根治方法是將子宮切除。

{{hket:inline-image name="55.jpg"}}{{/hket:inline-image}}

決心保留子宮 盼大眾關注

當時SineadSmythe恍如晴天霹靂,只因她一直盼望成為媽媽,建立一個美滿家庭。在此重要決擇時刻,她決定繼續保留子宮,等待未來切除手術以外的其他療法。但這個決定令她要繼續面對「經痛」之苦,每日在與「經痛」搏鬥,病情令她情緒大受影響,甚至產生抑鬱與焦慮。她需要長期注射激素藥物,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並曾先後接受兩次手術以助緩解疼痛。她形容此病已侵佔她的生命,甚至奪去了她的夢想。

希妮德近日在網上公開腹部瘀青的照片,形容大眾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缺乏知識,形容「有80%人知道什麼是糖尿病,卻只有20%人聽過子宮內膜異位症」,呼籲大眾關注患者,給予多一點包容與關心,不要用「只不過是經痛」輕描淡寫她們生不如死的疼痛,也藉此勉勵同患此病的女性,在這場鬥爭中不用感到孤單。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港逾30萬女性患者 成因未明

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大多是30至40歲、或未婚、或未曾有分娩的女性,分娩過後的婦女患此病症機會較低,而患者在收經後,病情就會消失。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表皮的組織生長到子宮以外的器官或組織,醫學界暫未能確定真正成因。

聯盟專家委員、婦產科專科醫生阮邦武指,子宮內膜異位症發病率約為5%,現時全港有逾30萬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即每10位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便有1人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本港第9大婦科入院病症,入院率更在10年間增加1倍。

嚴重會影響生育 切除整個子宮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常見症狀包括經痛、經期下背及盆腔痛等,不少女性會輕視,認為經期不適是正常或只是體虛氣弱現象。阮邦武表示,病人平均延誤治療長達8年,發現時情況可能已很嚴重,甚至要切除整個子宮及卵巢,愈遲就醫愈有機會影響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