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一帶一路」公益爭民心 彰顯大國擔當

發佈時間: 2017/12/08

內地近年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出「民心相通」等「五通」,公益事業成為拉近沿綫國心理距離的柔性方式。不少由中國企業或公益組織發起的海外公益項目紛紛落地,成為彰顯大國擔當的新名片。

中國扶貧基金會執行副會長王行最認為,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要樹立負責任大國形象,政府外交模式應向「政府主導、民間參與」的互補模式轉變。

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長鄧國勝指出,隨着「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至少有3萬多家中資企業在180多個國家進行直接投資,其海外形象卻褒貶不一,可借鑑發達國家企業經驗,「慈善先行是常見做法」。

中企海外投資 造福當地社會

據公開報道,目前一帶一路公益項目主要集中在醫療、教育、扶貧等領域。中國紅十字會牽頭發起的「天使之旅--『一帶一路』大病患兒人道救助計劃」,今年來到阿富汗及蒙古國,共計劃救治200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目前已有逾70名兒童得到治療。

海航2004年起在內地發起「光明行」活動,為白內障患者進行免費治療。目前這一公益項目也落地柬埔寨、津巴布韋等一帶一路沿綫國家,累計治療7,000多名患者。

已經在內地發起6年的公益項目「免費午餐」,在籌款3.5億元人民幣為內地貧困兒童提供免費午飯之後,今年也開始將公益模型搬到非洲。發起人鄧飛表示,非洲版「免費午餐」全部不從國內籌款,而是以當地中資企業和留學生為主體,「我們在香港註冊了一個基金會,在香港籌資,還在日本、倫敦進行籌資,把全球的資源進行配置、調動,現在非洲每天已有1,400名孩子得到午餐。」

中國國家電網巴西公司自2012年起在巴西貧民區資助成立「馬累明日之潮樂團」,至今年5月,已有2,000多名4-18歲的貧困區兒童、青少年受惠,學習音樂及參與演出。

內地新公益時代 「指尖」行善

隨着中產階層崛起,及互聯網技術、金融手段的融入,中國正進入「新公益時代」。

公益正從傳統的「救濟、施捨」轉為現代化商業模式;並且已成為公眾的主動訴求,新的技術手段能較過去更快速地整合社會資源,極大降低公益事件的門檻,令中產階層的關懷更易落到實處。

此前刷爆朋友圈的「小朋友畫廊」,就是標誌性事件︰短短7小時,581萬人次參與,籌款超過1,500萬元人民幣。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副秘書長姜瑩認為,科技解決了傳統公益的幾個難題。首先是連接,移動互聯網技術令人們通過刷微信、看微博就可以做到「指尖公益」。其次,公益變得更透明,可以通過追蹤所捐贈每一塊錢的流向。

編輯:陳文華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