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粵港澳對打全球三大灣區 打造世界第四大灣區城市群

發佈時間: 2017/07/07

「灣區」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已上升為國家三大戰略之一,當局計劃打造一個集金融、科創、製造等優勢於一身的世界第四大灣區,拉動經濟增長,與美國、日本的三大灣區相競爭。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入海口區域,「灣區」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技術變革的先鋒軍。目前全球有三大灣區,分別位於美國紐約、三藩市及日本東京。粵港澳大灣區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群,當局期待將其打造成集全球三大灣區優勢於一身的世界第四大灣區。在經濟發展上遇到瓶頸的港澳,也可發掘新的發展機遇。

優勢何在?

粵港澳大灣區由經濟發達的「9市2區」構成,分別是廣東的廣州、深圳、佛山、肇慶、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位處各城市群及經濟區中心,輻射「一帶一路」經濟帶,佔據較佳地理優勢,有利於經濟協調發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7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深圳—香港地區已超越矽谷所在的三藩市灣區,在全球創新集群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東京灣區。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指,粵港澳大灣區具有了不起的競爭優勢,金融中心香港、「中國矽谷」深圳、「世界工廠」東莞可優勢互補。「從創意到樣機,再到批量製造的速度,至少是矽谷10倍的速度,且是1/10的代價。」

七大規劃重點

《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下稱《框架協議》)本月1日上午在香港簽署,敲定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大定位︰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

《框架協議》提出大灣區建設的7大重點合作領域︰

1、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例如港珠澳大橋)

2、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3、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4、構建協同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5、共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6、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

7、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設

三地不同定位

粵港澳三地9市2區定位不同,分工明確,優勢互補。

香港是鞏固和提升其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推動專業服務和創新及科技事業發展,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

澳門是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打造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多元文化共存的合作基地。

廣東是強化作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區、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作用,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東岸是知識密集型產業帶,西岸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沿海是沿海生態環保型重化產業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