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紹榮
謝紹榮

「抵」字掛帥 容易造成浪費

發佈時間: 2017/06/28

近年流行講「CP值」,中文簡稱「性價比」。我第一次聽到「CP值」大約在三年前的一個朋友聚會,當時我們談論某某在銅鑼灣經營了一間餐廳,其中一位朋友隨即搶答︰「我食過,CP值很高。」。

我當時一頭霧水,因為「CP」在網上世界通常是英文「couple」簡稱,但在這裏「CP」很明顯另有解釋。後來,我上網搜尋才知道「CP值」英文全寫是Cost-performance ratio(或Price-performance ratio),意思近似廣東話的「抵」字,而「CP值」愈高便代表該項消費愈「抵」。

現今消費者都十分精明,買甚麼都以「抵」字掛帥。商人看穿了消費者這心態,便制定了相應的行銷手法,例如在超級市場內,一包餅乾售價為15元,但同一款餅乾優惠兩包裝卻只賣25元,令消費者對優惠裝有「好抵」的感覺,結果有部分原本只打算買一包的消費者,便會因此選購優惠裝。

消費者偶爾用「好抵」心態購買消耗性大的日用品,的確屬於精打細算。然而,當消費者購買任何物品都以「好抵」為第一準則時,便很容易造成浪費。大家只要回家打開冰箱,便不難發現冰箱內有不少過期食品,而當中大部分都是優惠包裝的。事實上,我們在購物時除了考慮「抵唔抵?」,其實也應該同時考慮「是否足夠?」

市民大眾以「好抵」心態購物,最壞情況也只是浪費了金錢及減少了家居空間。

但是,如果大家在外出用膳時,仍以「好抵」心態點菜,便很大機會攝取過多熱量,引致肥胖,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我們學習理財就是為了盡早達到財務自由,但假如沒有了健康,又如何享受成果呢?(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謝紹榮 跨國保險集團前亞洲區投資管理總監
欄名: 錢以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