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學界新運動 四人健球講默契

發佈時間: 2016/02/26

運動講求團隊合作精神,但落場時焦點往往都集中在兩、三位尖子隊員身上。去年正式在港推廣的健球,每隊只需四位球員,但每位成員均需要同時觸碰球身才可發動攻擊,即是人人要參與、不能靠一己之力獲勝。

香港健球總會主席趙飛龍(Kenneth)指出,健球(Kin-Ball)起源於1986年的加拿大,因當時全球學童出現肥胖問題而出現。這也是該會把健球引入港的誘因,因沒有一位球員能打齊所有位置,可吸引一些本身不運動的青少年參與。「部分人覺得足球、籃球等玩得球的才可在場內主導,技術稍遜的可能連波也沒機會碰到。健球卻是人人參與,所有隊員要一起進攻及防守,其平均運動量相對較高。」

Kenneth稱,健球運動裝備簡單,只需一個直徑1.22米的健球及球員各自的安全護膝,在約一個籃球場大的場內已可開始,各隊球員需穿上特定顏色的背心作辨識。健球可三隊同時比賽,其中A隊進行攻擊時,要先叫出另一隊的顏色,被叫的B隊要在A隊擊出球後不讓球落地,成功接着球的B隊可重新組織攻擊,叫回A隊或C隊的顏色,直至球落地、出界或出現犯規而失分。他強調此運動適合中學生參與,「去年九月才開始入學校,現時已有九間中學組成校隊,也有舉辦訓練班或體驗試玩。」他指大部分同學玩過後都喜歡,「因每個人也有均等的表現機會,能與隊友合作及建立默契,互補優缺點,從而學懂互相尊重及包容。」

撰文:郭子臻

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敏

設計:nc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