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高齡懷孕

發佈時間: 2025/05/23

極高齡懷孕

現今不少女性會選擇延遲生育計劃時間,根據臨床觀察,約四份之一的產婦為35歲以上,其中45歲以上的產婦人數亦逐年增加。近年來,政府積極鼓勵生育,包括推行支援輔助生育的政策,預料高齡生產會有上升趨勢。

醫學上將35歲或以上生產的女性定義為「高齡產婦」(advanced maternal age),而45歲或以上則屬「極高齡產婦」(extreme maternal age)。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本港45歲以上女性的生育率於2022至2024年間增長兩倍。在2024年,每萬名初生嬰兒中,有9名出生時其母親為45歲或以上。

事實上,高齡產婦自然流產的機率會較高,30歲以下孕婦的流產率為10-20%,但45歲以上的流產風險則為其四倍。高齡懷孕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亦會較高,包括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產後出血及妊娠毒血症等。以妊娠毒血症為例,有研究顯示,45歲孕婦的發病風險較45歲以下孕婦高出約1.5倍。隨著年齡增加,子宮肌層收縮力減弱及子宮動脈動脈粥樣硬化會影響子宮供血,胎盤前置的機會率亦較高;此外,子宮肌瘤在較年長的女性中更為普遍,有可能會阻礙胎兒轉動頭部,產婦或會因對自然分娩缺乏信心而選擇剖腹生產。

然而,過去也有成功自然分娩個案,即使是極高齡產婦,只要身體狀況穩定,仍有可能安全地自然分娩。有外國研究顯示,首次懷孕的50歲以上女性,自然分娩的成功率達74%,但無論是自然或剖腹分娩,其嬰兒入住新生兒深切治療部的機會率,為一般孕婦的三倍,嬰兒需要進一步的密切監察及照顧。

隨著醫學進步,現時可透過先進的產前檢查技術提升高齡產婦的安全性,例如無創產前檢測能篩查唐氏綜合症等染色體異常,亦可避免傳統羊水穿刺的風險。婦產科醫生會建議高齡孕婦進行更頻密的產前檢查,如每一至兩週進行超聲波檢查,密切監察胎盤供血及胎兒生長進度。如有需要,或會安排心臟科、內科等介入,共同照顧孕婦。

高齡產婦在孕期時的營養需要與其他孕婦無異,但醫生一般會建議40歲以上孕婦每天服用低劑量阿士匹靈,以促進胎盤血流,降低妊娠毒血症的風險。

曾有一位45歲女士因輕微心臟病發入院,檢查後發現已懷孕八週。縱然病人明白懷孕期間心臟病發作的死亡率可高達兩成,但因為她與丈夫已嘗試懷孕多年,故希望繼續懷孕。醫療團隊為病人進行詳細評估,並安排密集監察及跨專科治療,病人在第35週順利剖腹產下健康寶寶。

在現今的社會,極高齡產婦已非罕見情況。由檢測到胎兒心跳的一刻開始,醫護團隊便會在整個懷孕旅程提供個人化照顧。高齡產婦在懷孕期間或需面對較大心理壓力,常被社會標籤為異常,甚或會遭質疑,給予更多理解與關懷可有助他們安心度過孕期,順利迎接新生命。

(本欄隔星期五刊登)

撰文: 舒敏欣醫生 港怡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
欄名: 醫語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