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儀
楊美儀

藍牙耳機與健康:真有風險嗎?

發佈時間: 2025/04/29

藍牙耳機與健康:真有風險嗎?

最近,我看到有不少關於藍牙耳機(例如EarPods)是否會對腦細胞造成損害的討論。事實上,像馬斯克這樣的科技界人物曾經提出過,無線設備長時間靠近大腦,理論上可能會存在某些潛在風險。這些擔憂的根源主要來自於藍牙耳機使用的無線頻率和其與大腦的接觸。
然而,根據目前主流醫學界和科學界的資料,包括美國癌症協會(ACS)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等機構,目前並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藍牙耳機會直接對大腦造成傷害。事實上,藍牙裝置的發射功率極低,屬於非常微弱的無線頻率,遠遠低於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其他無線設備,例如微波爐或手機的通訊強度。因此,在正常使用情況下,藍牙耳機對大腦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

儘管如此,出於對健康的考量,我還是選擇停止使用藍牙耳機。畢竟,對任何新技術保持適度的警覺和小心並非壞事,尤其是在我們對新技術長期影響了解尚不完全的情況下。

我們知道,一般細胞在有絲分裂過程中能夠再生,這樣可以補償死亡的細胞或損傷的部分,因此我們的身體會隨著時間進行修復。但不同於其他細胞,腦神經細胞一旦死亡便無法再生。人的大腦中擁有超過一百億個神經細胞,男性的腦重大約為1.35公斤(1350克),女性則約為1.2公斤(1200克)。隨著年齡增長,腦部的重量會逐漸減少,60歲之前,大腦每10年會縮小約20至30克,而60歲之後的縮小速度會加快,年縮約30至40克。

這些變化與許多神經系統疾病有關,包括阿茲海默症、老人癡呆症和帕金森病等,這些疾病通常是由於大腦某些區域的神經細胞死亡過多所引起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更加重視保護大腦健康。

總結來說,雖然目前的研究顯示藍牙耳機對大腦的影響微乎其微,但由於腦神經細胞無法再生,保持對新技術的警覺並做好適當的防範措施,仍然是值得考慮的選擇。

(本欄隔星期二、逢星期五刊登)

撰文: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HerbalGram創立人、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國際諮問官 angela@herbalgram.us
欄名: 緣來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