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準備起程飛往高雄佛光山打佛七的前一天中午,弟弟來電通知我——阿姨走了。
其實,自從回到香港,弟弟不斷提醒我應該去探望阿姨。這件事一直在心中盤旋,他認為我不應該錯失為阿姨做點事情的機會。我當然明白,只是猶豫着,因為老表們並非佛教徒,或許會有所介意。然而,在阿姨離世後一小時左右,我還是決定做應該做的事——趕往醫院為她念佛。無論她是阿姨,還是我的師姐,為她念佛,義不容辭。
弟弟和我不約而同地覺得,此次回港,或許就是為了這個重任。而翌日便要飛往高雄參加佛七,我不禁思索:我與阿姨的緣分真的如此深厚嗎?畢竟,我自小到處奔波,遠赴海外求學與工作,與親友的聯繫並不多,加上性格獨立,與阿姨不算親密。
然而,當我為她念經時,腦海中竟翻騰起年少時的記憶——阿姨曾帶我到佛堂吃齋。我年紀輕輕便開始獨居,又不擅煮食,阿姨則常到旺角的一間佛堂拜佛。每逢初一、十五,佛堂都有齋飯,她總會叫我一起去。那時的我還未算是佛教徒,去佛堂的主要目的只是「黐餐」。
最深刻的一次,我竟無緣無故在齋堂暈倒。在那幾分鐘的昏迷中,彷彿經歷了一個頗長的夢境。所以當我甦醒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問身邊的人:「我暈了多久?」 他們告訴我,接近十分鐘。佛堂當時不方便叫救護車,但眼看情況不妙,已準備破例報警求助。就在最後關頭,主持想到一個方法——將供佛的一杯水餵我喝。結果,當水剛沾到嘴唇,我便醒了。這次經歷,至今難忘。
如今,我決心成為佛陀喜歡的人。而回想起來,或許阿姨正是其中一位助緣的菩薩。翌日,我便啟程前往佛光山,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蓮友們一起精進念佛,將這份功德回向阿姨。這個時機,就像是冥冥中早已安排好的一樣。正如弟弟所說——此行不虛。我自知修行仍屬幼兒班,但深信願力才是關鍵。
我一直覺得,若一個人沒有慈悲心,那「好人」的程度也是有限的。而我弟弟真的很慈悲,每當身邊有人發生意外,不論我身在世界哪一個角落,他都會聯絡我為對方念經。
有一次,他的朋友在銅鑼灣暈倒,正等待救護車時,他急忙致電遠在美國的我,請我幫忙念經。或許在弟弟心中,我是一個有力量的人,這也激勵著我更加精進學佛。但我更希望,有一天他能夠相信,念佛的力量來自真心,每一個人只要誠心誠意,都能夠發揮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他具備學佛的根器,只是尚未正式踏上這條路。我祈願菩薩賜予他學佛的因緣與智慧,讓他早日皈依,成為佛陀的弟子。
回想起來,我與阿姨的這段因緣,或許正是彼此成就的過程。她當年牽引我走進佛門,種下善的因子,而如今我以念佛回向她,願這聲聲佛號成為她往生善道的引路燈。在這場生命的交會中,我們各自走向更圓滿的修行路。
(本欄隔星期二、逢星期五刊登)
撰文:
楊美儀
美國認證專業美學家、HerbalGram創立人、大韓民國忠清北道榮譽大使/國際諮問官 angela@herbalgram.us
欄名: 緣來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