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來,市民或已習慣在家工作、視像會議等安排,遙距醫療服務也因此越來越普及。病人現時可安坐家中接受醫生視像會診,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讓健康管理變得觸手可及。
遙距醫療為不少患者帶來顯著好處。對於長期慢性病患者,若病情穩定且需定期覆診,遙距醫療能讓醫生快速評估病情,避免舟車勞頓。有外國研究顯示,部分專科均適合進行視像會診,例如精神科患者透過視像形式診症有助減輕心理壓力;皮膚科患者可上傳照片予醫生作診斷,尤其若患處在私密部位更可避免面診檢查的不便;男性泌尿疾病或性病患者透過視像會診能減少尷尬情況等。此外,行動不便或身體不適的患者也能安心在家接受診症,同時降低感染風險。現時更可配合藥物送遞服務,進一步便利患者。事實上,診症的後續安排(如藥物送遞、覆診提醒等)亦是影響病人會否選擇遙距醫療的關鍵因素之一。
最近有一位病人因頭暈求診,由於她需要照顧初生嬰兒,但頭暈情況嚴重至無法外出,經醫生以視像方式初步評估後,獲建議即日入院接受詳細檢查。除了因身體不適而求診,部分病人或希望透過視像會診向醫生諮詢健康相關的意見,例如曾有病人對先前體檢報告存有疑問,經視像向醫生查詢後,才發現報告異常,病人其後獲建議入院接受詳細的身體檢查,以便醫生更全面評估病情。
除了視像診症,遙距醫療更可結合創新科技和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打破地域限制。目前有私營醫院推出病人手機應用程式,讓病人可隨時隨地預約服務、查閱健康記錄及電子醫生證明書等,更容易管理健康。手機應用程式更加入人工智能健康監測技術,病人只需利用設備相機掃描面部,便可實時偵測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等多項生命體徵,有別於以往需要手動輸入數據,現時可即時上傳數據至雲端,醫生會診時便可查閱有關數據,從而作出診斷。病人定期測量相關健康數據,亦可讓醫護人員遙距監察其情況,若發現異常可儘早跟進。
隨着科技日新月異,遙距醫療現更發展至能預測風險,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預測跌倒風險。另外,不少健康監測設備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認證,例如非接觸式心率測量應用程式、睡眠監測指環等,可為醫生提供有用數據參考,有助掌握患者的病情發展。
遙距醫療不僅提供便利,配合各種創新科技,更有助提升病人自我健康監察的意識,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參與管理其健康。
(本欄隔星期五刊登)
撰文:
劉智豪醫生
港怡醫院駐院醫生(現主力負責數碼醫療服務)
欄名: 醫語怡情
-
遊日注意︱日本最新估算南海海槽大地震恐致近30萬人死亡損292兆日元 764市鎮面臨至少3米海嘯 |
|
-
通波仔支架不斷革新 按心血管狀況選擇合適支架 減低術後復發風險 |
|
-
-
飲食習慣|連續5天吃「1類食物」 大腦肝臟現驚人變化 醫生:恢復正常飲食也無效 |
|
-
緬甸地震|緬甸7.9級地震牽連泰國 胡慧沖直擊民眾逃生憂心88層大廈倒塌 |
|
-
減肥陷阱|男子為減肥節食兼戒甜飲 日行一萬步體重反增1.5kg 醫生揭「增磅」關鍵真相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遙距醫療結合人工智能 健康管理觸手可及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專欄 - D250328
遙距醫療結合人工智能 健康管理觸手可及 - 晴報 - 生活副刊 - 專欄
疫情以來,市民或已習慣在家工作、視像會議等安排,遙距醫療服務也因此越來越普及。病人現時可安坐家中接受醫生視像會診,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讓健康管理變得觸手可及。遙距醫療為不少患者帶來顯著好處。對於長
https%3A%2F%2Fskypost.hk%2Fcolumn%2Farticle%2F3927515%2F%E9%81%99%E8%B7%9D%E9%86%AB%E7%99%82%E7%B5%90%E5%90%88%E4%BA%BA%E5%B7%A5%E6%99%BA%E8%83%BD%E3%80%80%E5%81%A5%E5%BA%B7%E7%AE%A1%E7%90%86%E8%A7%B8%E6%89%8B%E5%8F%AF%E5%8F%8A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3927515/遙距醫療結合人工智能 健康管理觸手可及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925000/3927515/IMG_0517_1024.jpe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3925000/3927515/
生活副刊
專欄
514
3927515
503
503007035
生活副刊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7a112c75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1e6aded9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70f669bd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328bc5f7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410a2557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95ea7b9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4aa68cae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