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餵哺母乳降乳癌卵巢癌風險

發佈時間: 2025/03/27

餵哺母乳降乳癌卵巢癌風險

眾所周知,香港女性生育率之低位列全球第一。但隨著新冠疫情於2023年消退,筆者近年在街上發現越來越多孕婦及可愛嬰孩的蹤影,加上政府近年鼓勵生育,又落力推廣餵哺母乳等政策,這亦為婦女健康踏出重要一步。

根據政府公布本港2024年生育數據,全年共有超過三萬六千名嬰兒出生,按年增長約一成,終止本港連續兩年出生率下跌的趨勢。然而,這個新生嬰兒數字與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比較,顯然是小巫見大巫。

猶記得上世紀,筆者的父母輩大多早婚及早生,同輩朋友之間有三、四個兄弟姊妹是十分普遍的。當時社會很簡單,沒有說什麼「養育一個小孩要六百萬」,很多婦女在懷孕、產後哺乳、過一年再接著懷孕、再哺乳,一個接一個生孩子。

醫學研究已指出,早生育與產後餵哺母乳,可以降低乳癌的風險。可是現代女性獨身比率上升,不考慮生育,即使生育後仍要外出工作,餵哺母乳的時間亦較少和較短,身體受女性荷爾蒙影響的時間自然延長,增加乳癌風險。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寶寶出生後應盡早開始母乳餵哺,最初6個月全吃母乳,約到6個月大,應逐漸添加固體食物滿足寶寶的營養需要,並繼續母乳餵哺至2歲或以上。

有研究顯示,每進行12個月的母乳餵哺,患乳癌風險就會降低 4.3%,這是在每次分娩可使風險降低7%的基礎上而得出的。另外,研究指母乳餵哺可降低三陰性乳癌,以及降低 BRCA1 基因突變攜帶者患上乳癌風險。[1]因此,對於有乳癌家族史的女性來說,最理想是能餵哺母乳。

雖然越來越多人明白餵哺母乳可以降低乳癌風險,但背後理據是什麼?筆者好友張淑儀醫生曾經在她的著作《為乳綢繆》中解釋,從病理學曾面來說,女性在餵哺母乳時,同時分泌乳腺衍生生長抑制因子(mammary-derived growth inhibitor, MDGI),能抑制癌細胞生長。

除了乳癌外,母乳餵哺亦有助降低患上卵巢癌的風險,原因是母親在哺乳期間,排卵次數減少,減低身體接觸雌激素和可能變成癌症的異常細胞。

雖然餵哺母乳好處多,但並不代表完全不會罹患乳癌,因為其他乳癌風險因素還包括肥胖、缺乏運動等,所以女士們要定期進行乳房檢查,即使餵哺母乳期間也要注意乳房變化,如發現乳房有硬塊,要盡快求醫,檢查清楚。

筆者明白新手媽媽餵哺母乳過程面對一定困難,但為寶寶和自己健康著想,堅持以母乳餵哺,回報是無價的。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霍何綺華博士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