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角色:「家居維修師傅」

發佈時間: 2025/02/07

我的新角色:「家居維修師傅」

在一個小小的公屋單位裡,四位頭戴報紙帽的人聚在一起,看著黴菌斑斑的客廳牆壁和門框,屋主阿國(化名)正在向這班「師傅」解釋他希望如何為客廳翻新。「師傅」們經過一番討論後便開始工作,他們首先在地面鋪上一層黑色膠袋,然後從工具袋中搬出漆鏟、油漆和滾掃……阿國是新生會大樓庇護工場的學員,而該四位「師傅」也是學員。

新生會大樓庇護工場在2023年7月開展一項由社會福利署資助的試驗計劃 - 家居小型維修訓練,訓練內容包括更換保險絲、燈泡、光管、玻璃膠和門鎖,安裝層架和掛鈎,學員經過工場的專項訓練後,便可在導師及社工的指導下進行簡單家居維修,並為就業做準備。

其中一位「師傅」阿Me(化名)在牆上仔細檢查,發現黴菌已經蔓延至底灰,於是開始用漆鏟及海棉砂磚將黴菌鏟去。經過一番努力,牆壁上的黴菌終於被清除乾淨。接下來,他們開始重新上油,原本黯沉的牆面變得明亮起來。之後,他們把目光轉向放在沙發上的收音機和相架,思索片刻後便向阿國提議安裝一個層架,在阿Me用尺子量度距離後,她便用電鑽細心地將層架固定在牆上,架子穩穩當當,讓小空間顯得更為整潔。

阿Me在參加家居小型維修訓練前,曾向社工坦誠參加的原因是希望能夠在自己的家中進行必要的修繕,改善居住環境,而今天的她更能把所學的技術運用在有需要的學員家中,這讓她感受到成就感及滿足感。維修工作結束時,阿Me表示因為可以用自己的所長來幫助別人而感到高興,她不僅僅是一位接受訓練的學員,更是一位「師傅」,是社會中有價值的角色之一。

最後,阿國的家在大家的一番努力後變得明亮起來,新安裝的層架擺放著他爸爸的相片及兩盞蓮花燈。家居維修不僅讓他的家焕然一新,還讓他重新感受到一份家的溫暖。

(本欄逢星期五刊登)

撰文: 韓健豪 新生精神康復會 社會工作者
欄名: 身心靈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