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一個快樂農曆新年的背後

發佈時間: 2025/01/23

一個快樂農曆新年的背後

農曆新年將至,很多家傳戶曉的習俗「年廿八洗邋遢」、「年三十吃團年飯」等均需要一位幕後軍師用心用力作準備。在傳統的家庭觀念中,媽媽就是這位軍師,春節活動事無大小都由她領導,在繁忙的生活中忙得透不過氣,目的是換取全家人的團聚幸福。

筆者有一位朋友,她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中小孩和長輩,處事態度認真,對每件事情都力求盡善盡美。因為這種性格,農曆新年假期對她來說並不是什麼長假,而是「勞動假期」。未到年廿八,她會利用周末或空閒時間開始大掃除;為了團年飯,她又四處張羅食材,預備這樣那樣,一絲不苟,事事親力親為。原本以為新春假期可以休息,但籌備過年比上班壓力還大。

長久以來女性被塑造成照顧者的角色,尤其是照顧 家庭的責任一直被當作是女性理所當然的天職。然而,現代女性身兼多重角色,既要把家庭照顧妥當,同時在職場上拼博,所以承受的壓力不足為外人道。

根據香港乳癌基金會的資料庫病例對照研究,綜觀多項高風險致病因素,持續生活在高壓力之下的婦女罹患乳癌風險,比一般婦女高2.4倍,[1]實在不容忽視。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高度壓力狀態,身體其實不自覺的緊繃,可能引發內分泌系統失衡,疲勞不斷累積,身體及細胞缺乏休息,體內自然地會產生一些壞細胞。

筆者曾參與香港乳癌基金會患者支援中心的小組分享,接觸一些年輕病友均是「完美主義者」,對事業、家庭甚至個人均有很高要求,每件事情都力求做到最好。患上乳癌才令她們醒覺要慢活,生活態度作出改變,明白過渡的壓力不單幫不了事情,更會影響個人健康。

乳癌是香港婦女頭號癌症。很多醫學研究指出,乳癌風險因素是可透過個人調節生活模式而改變的。如果能通過自身調整將壓力紓緩出去,例如閒時聽聽音樂、運動或呼吸練習等,多給自己私人時間放鬆自己,這樣抗癌能力自然也會提升。

各位媽媽,在預備過節的同時要量力而為,要明白春節的意義在於一家人團聚共度佳節,不要因為各項習俗令自己添加壓力或過份勞累。預祝大家過一個溫暖和喜氣洋洋的佳節!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霍何綺華博士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