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要有第一次

發佈時間: 2025/01/23

總要有第一次

陳女士已近退休之齡,可是她並不期待,甚至有點恐懼:「現在有工作,已經要擔當這麼多事務,將來退休了,恐怕連坐下來的時間也沒有!」

她是家中長女、未婚、有五個已婚的弟妺,可是只有她一人主力處理父母的大小事,甚至有時要為弟妹的家庭瑣事奔波。

「似乎你感到很吃力,你已負擔了這麼多年,近年你的身體抱恙,會不會是時候退後一點,讓弟妺也分擔一下?」

「他們各有各忙,我也不想打擾他們。」她萬般無奈的說。體貼家人的大家姐,最終無暇照顧自己,身心交瘁。

往後的見面,我讓她看到童年如何塑造她對家庭責任的認知,以及她與弟妹的互動如何令他們難以參與:陳女士認為自己最熟悉父母,每當弟妹參與時,她都會不放心,過多的叮囑令各人感到壓力。

她內在有一個部分認為父母應該放在第一位,我讓她與這個部分對話,理清自己身心的限制。

練習完結時,她說:「原來我自以為未婚就應該將全部時間放在父母身上,家人從來沒有明言這樣要求我,反而常提醒我要多見朋友。」陳女士自我標籤(self-stigma),負面看待自己身為單身人士的身份。掙脫了標籤,她看到無限可能。

事情並不十分順利,當弟妹花更多時間料理父母時,又有點懷念以前大家姐主理的日子了。我問陳女士她會如何應對這些期待,她說:

「我學緊耍太極,做人都要耍下太極;佢哋打來話唔識唔識咩,我同佢地講,總要有第一次,下一次你就會識,拜拜,哈哈。」幸好六姊弟妹感情基礎好,慢慢的大家都適應了新角色,陳女士重拾更健康的身心。

總要有第一次,為自己爭取更健康的作息,才能陪家人走更遠的路。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楊健恩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