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叔叔因腸癌需接受大腸切除手術並引出造口,及後轉介社康護士作造口護理及教育。在首兩三次的家訪中,我鼓勵及教導太太獨立處理丈夫的造口護理。太太由最初的手足無措,慢慢建立信心,到最後熟習各種造口產品的用法,連叔叔都覺得稱心滿意。
「好!我過兩天再上來看看叔叔的情況。」我向他們揮手道別。
兩天後,我一如以往來到叔叔家中。一聲招呼過後,我隨太太走進叔叔的房間。叔叔正安躺在床上,被鋪非常整齊、旁邊的造口護理用品擺放得井井有條,一絲不苟。我再瞧一瞧叔叔的臉色,卻發現異常蒼白,他的嘴唇像鋪了一層灰。經驗告訴我,這些都不是好兆頭。太太告訴我,叔叔對上一次清醒的時候已是整整一個小時前。我急忙地用手探探他的脈膊,再檢查他的胸膛有否呼吸起伏,然後迅速地從我的行囊中取出個人防護裝備,思緒盤繞著:「這是最後一次見叔叔的場景嗎?」
雖然不知道生存機會還有多少,但我仍希望盡力拯救生命,但與此同時,我記得叔叔曾經簽署過「非住院病人『不作心肺復甦術』 」文件。我硬著頭皮地詢問太太對於不急救文件的意向。太太憂心忡忡、神情呆滯了片刻,才告訴我要替叔叔進行急救。雖然她一早知道叔叔簽署了不急救文件,不過真正來到決定的一刻,倒是未能捨得放開叔叔的雙手。
我開啟電話的揚聲器與上水救護站聯絡,而雙手則一下一下的按著叔叔的胸腔,不能放手半秒、不能離開叔叔半步。漸漸,我手掌下的肋骨開始變得柔軟。我趕緊吩咐太太趕緊更換衣服、帶備銀包、鎖匙、外套和「不作急救」文件,以及打開大門及移開雜物,好讓救護員進入。
「嗚!嗚!」窗外傳來救護車的聲音。救護員接手治理叔叔時,我便協助太太覆檢帶備所有必需物資及文件,然後將叔叔剛才的情況扼要地向她闡述一次。
「謝謝你,我很容易慌張,不過你的陪伴讓我感覺不是自己一個作戰,心裡踏實很多。」太太真摯地回答。
她還告訴我,叔叔在我每次上來之前,都會預備好所有造口物品和家居環境,讓整個家訪能夠順利進行,「原來他這次連『不作急救』文件都一早準備好了……」太太頓一頓,問道:「我最後決定進行急救是正確嗎?」
我一時間不懂得如何回答,只想到他是如此準備充足,又如此尊重我這位每趟僅僅停留數十分鐘的訪客。也許叔叔曾經想像過剛才的場面會發生,我答道:「他也許是很了解你,才會簽署這份文件。他可能一早就預測到你會不知如何替他作決定和選擇,為了不讓你感到無所適從,他自己早有預備,由自己做好決定。」
我知道在這個時候,沒有什麼比支持太太更重要了。況且,我們又怎能以三言兩語辨清這場生死命題的孰是孰非呢?
叔叔最終與世界告別,但太太十分感激我當時的陪伴,讓她感受到社康護士一切皆以病人和照顧者為中心,提供悉心的護理服務。回想在教導叔叔和太太造口護理知識的過程中,我亦從他們身上獲得信賴和尊重。每一句讚賞與鼓勵,都能築起我們之間的良好聯繫,而太太正確做妥每一步的護理,皆是她對我信任的成果和見證。一雙手、一份真誠、一份支持、一句讚賞,都為我們增添勇氣,一起繼續在復康之路上邁進。
(本欄逢星期五刊登)
撰文:
陳鈞朗
北區醫院社區外展服務註冊護士
欄名: 醫護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