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憲孫
梁憲孫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之鞏固治療

發佈時間: 2024/08/08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之鞏固治療

三十五歲的王先生不幸確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幸而接受「誘導治療」(Induction chemotherapy) 後,病情「完全緩解」 (Complete remission);骨髓內癌細胞初步清除,但仍必須接受「鞏固治療」(Consolidation therapy),降低復發機率。

「完全緩解」的骨髓,在顯微鏡下已沒有癌細胞的蹤影,血液血球數量亦逐漸回復正常。盡管如此,精密的基因測試技術仍見「微量癌細胞」(Minimal residual disease);王先生必須接受鞏固治療,否則白血病很快復發,打回原形。

鞏固治療非常重要,目標降低白血病復發機會。檢查癌細胞基因變化,有助評估白血病復發機率。如復發風險不高,可先接受每月一次的「高劑量阿糖胞苷」(High dose cytarabine) 化療共四次;同時定時進行微量癌細胞基因測試,直至轉陰。

高危復發一族、微量癌細胞基因測試持續陽性,宜及早驗血檢查患者、兄弟姊妹及親密家屬的「白血球血型」(HLA typing),尋找合適的「捐贈者」,適時接受「異體血幹細胞移植」手術 (Allogeneic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捐贈者以白血球血型完全吻合的兄弟姊妹為首選,移植後出現併發症的機會較低,成功治癒白血病的機會亦較高;患者與每名同父同母兄弟姊妹「白血球血型」(HLA typing) 百分百吻合的機會是四分之一,家中兄弟姊妹數目越多,成功配對的機會亦越大。在骨髓庫登記的「全吻合無血緣捐髓者」(Unrelated marrow donors) 及「半吻合家屬」(Haploidentical family donor) 皆屬次選。

「異體血幹細胞移植」有兩個作用,移植前患者接受極大劑量的化療,有助清除骨髓內殘餘癌細胞;植入的血幹細胞有助患者的骨髓移植後康復,同時所含的免疫細胞亦有重要的抗癌作用,可大大降低白血病復發機率。「異體血幹細胞移植」對病有有一定風險,超大劑量化療可引致副作用;移植後患者免疫力下降,病者易受感染。另一問題副作用是免疫反應,病者可能排斥植入的血幹細胞 (Graft failure),又或出現「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本欄隔星期四刊登)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