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憲孫
梁憲孫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發佈時間: 2024/06/13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血癌有多種,包括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癌及骨髓癌;較常見的慢性白血病有「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 及「慢性淋巴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兩種,後者較多影響長者,平均年齡六十歲以上。

初期「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可能完全沒有任何不適,一般是驗身或其他原因驗血偶然發現白血球數量增多。淋巴細胞出現癌變,數量大增,滲透骨髓。隨著病情惡化,全身淋巴腺、脾臟及肝臟逐漸脹大,並出現貧血現象;血小板數量下降,或出現流血難止現象。癌細胞數目上升反令正常「中細胞」(Neutrophil)數目下降,患者易受感染。免疫功能失調,「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減少,令感染風險進一步增加;又或出現「自體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包括「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及「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Autoimmune haemolytic anaemia) 。部分病者的癌細胞分泌異常「免疫球蛋白」,又稱「副蛋白」(Paraprotein)。

「基因分析」(genetic analysis) 有助評估病者預後,可用「染色體檢查」(cytogenetic study) 及「螢光原位雜交」技術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正電子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或「電腦掃描」(Computerised Tomography) 可顯示全身器官受影響的情況;淋巴腺脹大,活組織檢查顯示「小淋巴細胞淋巴癌」(small lymphocytic lymphoma),屬低毒性淋巴癌,與「慢性淋巴白血病」病理相同,治療方法亦大同小異。

治療「慢性淋巴白血病」的藥物有多種選擇,可混合兩隻同時使用,增強療效。「單克隆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 有「利妥昔單抗」(Rituximab) 及「奧比妥珠單抗」(Obinutuzumab)。「標靶藥物」(Targeted therapy) 有「布魯頓激酶抑制劑」(Bruton kinase inhibitor),包括第一代的「依羅替尼」(Ibrutinib)、第二代的「阿卡拉布替尼」(Acalabrutinib) 及第三代的「 札魯替尼」(Zanubrutinib);還有「bcl2基因抑制劑」(Bcl2 inhibitor) 「威尼托克」(Venetoclax)。新一代的有效化療藥物有「苯達莫司汀」(Bendamustine),已較少需要用上。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病情一般發展緩慢,早期患者或不需要馬上接受治療。

(本欄隔星期四刊登)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