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陷阱 │ 在家健身姿勢不正確 恐致「小腸氣」 嚴重要切腸保命

發佈時間: 2021/07/12

健身陷阱 │ 在家健身姿勢不正確 恐致「小腸氣」 嚴重要切腸保命

疫情反覆不定,市民掀起在家運動風潮,惟有外科醫生表示,部分常見的健身運動,如舉啞鈴、划艇、捲腹、深蹲等,若動作不正確,容易增加腹腔壓力,誘發俗稱「小腸氣」的疝氣問題,因初期病徵不明顯,若延誤治療,嚴重者可致腸臟壞死而死亡,提醒運動時僅記保持背部挺直,切勿過度用力。

腹腔壓力增 致小腸凸出

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表示,疝氣是指身體腹壁出現缺口,或腹股溝位置中的管道未有正常閉合,以致體內的組織或器官從腹腔壁薄弱的地方突出,在腹部或腹股溝形成腫塊。「根據腫塊出現的不同位置,常見有腹股溝疝氣、股疝氣、臍疝氣、切口疝氣這四類。」

他解釋,疝氣成因主要是由於腹腔壁薄弱,當腹腔內壓力增加時,如慢性咳嗽、便秘、小便困難及長期提取重物下,便有機會在腹股溝、臍周圍或手術切口形成疝氣。一些常見的健身動作或運動類型,如舉啞鈴、划艇、捲腹、深蹲等,若進行時動作不正確,亦容易增加腹腔壓力,令肌肉鬆弛,從而使小腸穿過肌肉的缺口凸出。

他說,以舉啞鈴為例,如健身人士未有保持背部挺直、膝蓋彎曲、或腰部彎曲,加上過分用力,腹部就會承受過大壓力,導致體內器官或組織跌出腹壁進入腹壁的缺口,令小腸突出,形成疝氣。而飯後立刻運動、過急或過度鍛練、健身至腹部酸痛,亦機會誘發疝氣。

健身人士 防疝氣4貼士 ↓ 點 擊 圖 片 放 大 睇 ↓

  • {{hket:inline-image name="photo.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712HOG07A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712HOG07A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712HOG07A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712HOG07A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0712HOG07A5.jpg"}}{{/hket:inline-image}}

早期病徵不明顯

劉醫生又說,疝氣早期病徵不明顯,患者可能在站立或咳嗽時,皮下才會凸出一團軟組織,集中在腹股溝、肚臍周邊或以往手術的切口位置,尤其在搬運重物、咳嗽或用力時,痛感才會增加,「部分患者只要躺下就不會痛」。但隨着病情加重,疝氣便不僅限於帶來腹部不適,更有變大危機,致無法復位,「疝內的腸臟會受到絞窄壓迫,斷絕血液供應,造成腸絞結壞死而需緊急切除小腸,否則患者有機會因腸臟壞死而死亡」。

他續說,醫生會要求患者分別站立及平臥,以觸診方式了解腫脹程度,亦可以超聲波或電腦掃描檢查。目前的治療方法主要為外科疝氣修補手術,傳統需開刀進行,從腹壁外側進行修補,傷口較大、康復期較長,近年則有微創疝氣修補手術,以腹腔鏡進行,在肚臍及下腹作兩個微小切口便能完成,傷口較小,痛楚較輕、感染機會較低,可縮短患者康復時間。

但他提醒,由於微創手術仍需全身麻醉,因此患有慢性病、冠心病,或曾接受大型剖腹手術的人士,需與醫生商討再作評估。

 

Health Plus│神級水果 紅石榴幫你變靚啲,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謝雅寶

責任編輯:林子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