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蠔海螺滿佈生猛寄生蟲 顯微鏡下掙扎蠕動極嘔心

發佈時間: 2019/04/15

生蠔海螺滿佈生猛寄生蟲 顯微鏡下掙扎蠕動極嘔心

消委會發現市面98%吞拿魚及三文魚刺身樣本含重金屬「甲基汞」,甚至有樣本驗出線蟲及蟲卵,引起市民關注。日前有台灣醫生分享一段短片,有網民自行以顯微鏡檢驗生蠔、海螺等多種海產,發現當中大多含有寄生蟲,令網民驚訝大呼「以後不敢吃」。

網民私伙顯微鏡驗海產 寄生蟲含量嚇人

Facebook專頁「靠北醫師」上周六(13日)分享一段影片,輯錄內地網民以顯微鏡檢測各種食品的結果,形容:「用顯微鏡放大平時常吃的海鮮,看完你還敢生吃嗎?」

影片中,拍片者先後將多種海產包括生蠔、海螺、田螺、海蜆、魷魚等置於顯微鏡下,放大500至1000倍後發現樣本均含為數不一之寄生蟲,其於顯微鏡下一直蠕動,拍片者稱它狀似正在覓食,形態惡心。

鏡下的釘螺則可見大堆呈圓球狀物體,拍片者估計它是某種寄生蟲卵。另外以顯微鏡亦可發現未煮熟的蜆肉上有大量微生物正在活動,拍片者自言初看到畫面時亦被嚇一大跳,但最後亦不忘補充:「並不是告訴大家這不能吃,只不過是一定要以高溫消毒」。有網民看過影片後均大呼恐怖,更指以後不敢吃生蠔及魚生。

{{hket:inline-image name="654987.png"}}{{/hket:inline-image}}

專家指魚類及貝殼海產風險高

消委會今日公佈的刺身檢驗中,部份樣本被檢出有線蟲及蟲卵存在。該會引述香港大學李嘉誠實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醫生指,未經煮熟的魚類及貝殼類海產在醫學上都視為高風險食品,除寄生蟲外亦有機會含有弧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諾如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等等,進食前務必徹底煮熟。

黃醫生指進食未經煮熟之海魚而感染的寄生蟲以海獸胃線蟲(Anisakis和Pseudoterranova)及某些裂頭絛蟲(Diphyllobothrium)為主。感染海獸胃線蟲後如果影響胃部,患者會在其後1至12小時內出現腹痛、噁心嘔吐或發燒等徵狀,部份情況更會出現皮疹;如影響小腸則有可能在5至7日後出現腹痛。海獸胃線蟲的幼蟲亦有可能穿透及進入胃壁或腸壁,嚴重情況會導致腸胃穿孔。

肉眼難辨寄生蟲 進食前應徹底煮熟

黃世賢醫生亦透露除非是大量寄生,否則一般消費者難以單憑外觀判斷海產是否已受寄生蟲感染。他指生產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冷凍處理來殺死寄生蟲,惟消費者無法得知食物供應鏈中各個單位是否有遵守規定。

據食物安全中心資料指,魚肉如放在零下20度或以下冷凍7天,或以零下35度冷凍20小時,均可殺滅能感染人類的寄生蟲。已死之寄生蟲雖仍存在於魚肉內,但感染人類的風險已大為降低。

網民檢驗海產影片:

{{hket:facebook-video id="630396497385776"}}{{/hket:facebook-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