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的木桶理論

發佈時間: 2019/03/07

辦公室的木桶理論

已安排最適合又最有能力的下屬去領導部門,為何仍不足夠?表面上看似足夠,只要你真的下放權力,他又在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懂得第一時間找你商量。但這只保證在日常運作中不會出差錯而已。若要該部門有所發展,又或從公司的長遠發展軌道上看,單看有多少優秀員工是不夠的,還需要看表現差勁的員工。

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其決定因素不是看它有多少塊最長的木板,而是看最短的那一塊。因縱使你的木桶有多大多長,只要其中一塊木板不及其他的長,那麼水便會從這最短處流走,就算其他木板有多長也沒用。你以為自己有十個優秀員工,但許多時問題都是出在細小環節上,一個你從不以為會出錯的地方。

把它應用在管理學上,結果顯然易見。

縱使我有很多得力助手(長木板),但整個部門(水桶)中,只要有一個差勁的員工(短木板),這樣他便會妨礙整體員工的工作表現(木桶的容量下降)。所以優秀企業有一套機制去解決這問題:一是培訓;二是淘汰。美國有很多大公司,每年做員工評核時,都會要求部門主管把員工中被評為最差的百分之五撤換,年年如是。這樣部門才有活力,公司才可以不斷發展。

不過,美國公司每年花在員工培訓方面的預算亦多,這樣對未達標的員工較公平。況且招聘一新員工的成本,定比培訓一個未達標的員工貴,而且新請的未必一定能適應公司的要求和文化。在華資企業工作時,培訓經費少,卻有表現不理想的員工,我的做法是把他們調往不同部門工作,從而找出適合他們的工作,亦讓不同主管去訓練他們。

換一塊木板容易,找回一個適合的員工卻很難,最有效的方法是設法加高最短木板的高度。

(本欄逢周四刊登)

撰文: 方思捷 下放權力的高管
欄名: 主管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