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調整經絡臟腑 可改善鼻敏感經痛風濕關節痛

發佈時間: 2018/12/12

天灸調整經絡臟腑 可改善鼻敏感經痛風濕關節痛

冬天鼻敏感發作,鼻塞得無法入眠?有註冊中醫師表示,想改善寒性疾病的症狀,就要把握夏天和冬天做天灸的時機,藉著天灸可調整經絡臟腑,溫經散寒,持續療程甚至有預防疾病之效。

配合歷法進行天灸
「天灸」是一種無火灸法,以性質辛溫助陽的中藥,如白芥子、延胡索、細辛、麻黃、肉桂等打成藥粉,加薑汁攪拌,制成膏狀或藥餅,敷貼於身體對應病證的穴位上,使皮膚會局部充血,激發經氣以調整經絡臟腑,達到溫經散寒,扶助正氣的效果。

註冊中醫師林惠賢表示,天灸可改善多種寒性疾病,亦有預防疾病的效果,如同增強現代醫學所說的「免疫力」。她指出天灸需配合歷法計算出貼藥的日子,冬夏各一次,「『三伏天灸』是在夏天最炎熱的三天貼藥;『三九天灸』是在冬天最冷的三天貼藥。而今個冬天,十二月二十二日(六)、十二月三十一日(一)及下年一月九日(三)為正日。理論上正日貼藥效果最好,不過臨床觀察,於正日前後的日子貼藥對療效影響亦不大。」

3年為一個療程
林惠賢指出,天灸可治療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婦科、疼痛科等多種疾病,包括鼻敏感、哮喘、腹痛、經痛、風濕關節痛、四肢不溫、尿頻等。不過天灸不能即時改善體質,一般要連續三年貼藥,完成療程,才有較理想的預防及治療疾病效果,甚至使頑病「斷尾」。

她舉例,「有年輕女士素來經痛有五年,平日靠敷暖包舒緩,她第一年貼了冬天三貼,經痛已減少;至四個月後,知道自己難忍凍飲,感到經痛增加,便毫不猶疑也貼了夏天三貼,第二年,配合減少生冷飲食後,經痛已近乎消失;至第三年貼藥後,便完成療程。亦有不少患有多年風濕痛的長者,尤其關節一痛比天文台更靈敏的老友記,已習慣每年定時天灸,提升自身陽氣,預防因衰退、陽氣不足造成的痛症。」

天灸並非人人適合
適合天灸的人士主要是正氣不足、陽虛、偏寒、寒濕等人士;陽盛實熱、陰虛火旺、偏熱、濕熱等人士則不適合天灸。「例如處於哮喘急性發作期和皮膚易過敏的人士,又或者孕婦、兩歲以下幼兒、糖尿病皮膚易損傷的患者等,都不適合天灸。」

進行天灸要戒口
敷貼天灸期間,必須注意戒口,「生冷、辛辣、煎炸、發物如牛、羊、鴨、鵝,海鮮等食物。貼藥時應避免出汗,減少藥貼移位的機會。」她補充,貼藥當天建議穿著鬆身衫褲以便醫師操作;亦建議穿深色衫,以防弄污。

起水泡是正常現象
天灸又名「發泡灸」,顧名思義敷貼後可使局部皮膚充血、紅腫,甚至起水泡。林惠賢提醒,不一定要起水泡才能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若水泡太大、甚至破損,容易這成細菌感染,有機會影響第二、三次的治療。而若有小量水泡,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一般待皮膚自行吸收便可。」

天灸對體質偏寒、陽氣不足的人士有保健作用,但若症狀嚴重,仍需配合中藥、針灸等治療方法。有興趣的人士應先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體質合適便可貼藥。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