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本港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患者遍及兒童至成年人,尤以兒童較普遍。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指,氣溫或濕度突變均有機會誘發哮喘,病情嚴重可導致窒息死亡。
有兒科醫生則指,若兒童於6歲前有喘鳴 (呼吸時發出的「牽牽聲」),6歲後患哮喘的風險亦會提高,建議多吃維他命C含量較多的蔬果,或避免接觸致敏原作預防。
{{hket:inline-image name="ok-shutterstock_461058940.jpg"}}{{/hket:inline-image}}
哮喘是一種復發性的呼吸道疾病。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指,患者發作時的支氣管會發生痙攣,支氣管內壁腫脹,氣管變得狹窄,阻塞進出肺部的空氣流量,導致呼吸困難,並發出哮鳴聲,嚴重程度及病發頻率則因人而異,嚴重者更可因此窒息致命。專科醫生指,若吸入塵蟎、霉菌、二手煙、污濁空氣,或是氣溫及濕度突變、感染呼吸道疾病等均可誘發哮喘。另有兒科醫生指,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及遺傳因素等,亦有機會誘發哮喘。
除了成年人外,哮喘患者亦遍及兒童。若兒童於6歲前有喘鳴,家長便要格外留神。有兒科醫生指,過去本港公立醫院進行研究發現,港童6歲前如出現喘鳴或有過敏徵狀,6歲後患哮喘的風險會提高,對塵蟎、貓或狗毛等敏感者,患哮喘風險比無過敏者增近2倍;2至6歲曾因喘鳴而入院者,風險較無入院者亦多1.8倍。醫生指,如兒童同時患過敏性鼻炎和具家族哮喘史,6歲後須處方防止哮喘藥機會分別多3.6倍及0.8倍。
維他命C高蔬果多吃助預防
醫生又表示,多吃蔬果、新鮮魚類及低鹽飲食都可改善氣管問題,其中幼童於半歲至一歲起食用蔬果,亦能降低12歲前哮喘病發的可能,例如維他命C含量較多的奇異果、芥菜及番石榴等。醫生續稱,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 6或會引致氣管發炎,而Omega 3則可防止氣管因進食Omega 6而發炎,建議兒童多進食Omega 3含量較Omega 6多的魚類,包括鱈魚、沙甸魚、大黃花魚;至於鯪魚、鯽魚、鯇魚及鯉魚,Omega 6含量較Omega 3多,應少吃為妙。
此外,亦有兒科醫生指,如兩歲以下嬰兒出現濕疹,長大後患哮喘的機會比常人高2至3倍。因此由懷孕到嬰兒2歲的1千日,是預防敏感關鍵時期,及早為有家族病史的敏感症高危嬰兒做好防敏感措施,避免他們接觸致敏原,可減低日後患哮喘機會。
新療法改善氣管收縮減發作
治療哮喘方面,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指,現時大部分患者需同時使用2種藥物,包括即時紓緩藥及長期預防藥。他解釋,即時紓緩藥可迅速擴張支氣管,紓緩氣喘及胸口壓迫的情況,只在有需要時才使用,而長期預防藥包括使用吸入式類固醇、含有吸入式類固醇和長效氣管舒張劑的混合型藥,可減少呼吸道炎症,長遠控制哮喘病情。
此外,醫管局已於2016年引入全港首個「支氣管熱成形術」,新療法是利用支氣管鏡,將小射頻消融探頭送入患者支氣管腔內,以攝氏65度高溫消融肥厚的平滑肌細胞,達到改善氣管收縮效果。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指,新療法雖不能根治哮喘,但外國文獻顯示,術後5年內患者急性發作及到急症室求診率,會大跌48%和78%。醫生指,「新療法適合18歲至70歲患者,推測本港有10%嚴重患者適合採用。」醫生又提醒,相關手術絕非零風險,仍有機會導致爆肺及死亡。
{{hket:inline-image name="ok-shutterstock_611861912.jpg"}}{{/hket:inline-image}}
哮喘病徵
1.氣促、呼吸困難,甚至不能完成一句說話
2.呼吸動作較大,呼氣時有哮鳴聲(牽牽聲)
3.咳嗽增加,有痰
4.不安、焦慮、出汗、疲倦
5.較嚴重者的口唇、指甲或會因缺氧而呈現藍色
預防方法
1.避免接觸致敏原
2.避免吸入塵蟎、霉菌、二手煙及污濁空氣
3.多進食Omega 3含量較多的魚類,如鱈魚、沙丁魚
4.多進食維他命C含量較多的蔬果
個案分享
藥物控制游泳強肺 患童病情好轉
曾有女童對塵蟎過敏,於她6歲時曾因持續咳嗽及喘鳴而入院兩次,隨後確診過敏性哮喘。患者母親指,家族中沒有哮喘病史,但女兒幼時易咳及氣喘,呼吸時有「牽牽」聲音;女兒入院後,醫生曾於覆診時提及她屬典型的敏感性小朋友,容易有哮喘,建議她小心飲食。女童現時以類固醇吸劑及氣管紓張劑控制哮喘,亦學習游泳改善肺功能,病情有改善,因咳嗽需求醫的頻率已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