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燈與「食會仔」

發佈時間: 2014/02/19

過年時義工委員會副主席Carmen,邀請我和先生在年二十參加她姪兒在祠堂「開燈」的慶典,無奈那天晚上我先生要去「食會仔」,所以未能出席。

圍村人有「點燈」習俗,「燈」是「丁」的諧音;「點燈」就是「添丁」的意思。添了丁,要到祠堂向祖先稟告,並祈求保祐這個新成員。凡於過去一年添了丁的氏族成員,都可以參與點燈儀式。儀式通常在農曆正月初四至正月二十期間舉行。

到了開燈當日,添丁的族人會預備各樣酬神物品及燈粥(丁粥),到祠堂進行一連串儀式。儀式完畢後,會以盆菜宴請親朋戚友。飲宴完畢後,添丁族人會把花燈除下帶回家中。有一些村會將大小花燈燃燒,代表將添丁信息傳達給神明,謂之完燈。新添的男丁便正式成為族中成員,名字會記上族譜。

很多人都熟悉圍村傳統吃盆菜,但較少人知道「食會仔」是甚麼。有些圍村,如大圍村的傳統,村民家長按着男丁的年紀,安排年齡相若的小孩,組織12人成為一個會仔,每年年二十聚在一起吃飯,盼望他們日後能情如手足,互相看顧。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黃何淑英 庭恩兒童中心創辦人
欄名: 伴你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