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丸=排卵針=破卵針?

發佈時間: 2014/06/05

在討論不育療程的時候,許多夫婦對排卵藥物有很多誤解,甚至認為排卵丸、排卵針及破卵針是一樣的。事實上,女性排卵周期受外在因素影響很大,例如情緒、壓力、作息日夜顛倒等。當診斷出無排卵或不規則排卵,醫生便會處方排卵丸(俗稱多仔丸),嘗試恢復排卵以助懷孕。

口服排卵藥每次療程只需服數天,藉抑制雌激素令腦下垂體分泌大量激素,促使卵泡成長。在產生卵泡時,有部分人用藥後,子宮內膜厚度變薄,影響胚胎着床。因非每位女士都會排卵,所以需超聲波監測。

沒反應的女士,便需加上排卵針作輔助。用藥分量因應患者的體重和體質(如患多囊卵巢症)作出調整,避免出現多胞胎或卵巢過度刺激等副作用。治療期間,卵巢因受刺激而變大,腹部會有脹痛感,有些婦女會有乳脹或少數打針位置有局部紅腫,幸好這些副作用都很短暫,不會留下後遺症。當卵泡直徑大過十八毫米,便可打破卵針(hCG)誘導排卵。

事實上,藥物難免有副作用,差別在於分量輕重,當利多於弊時,盡量透過監測而減少副作用,用藥是值得的!

撰文: 張美玲 婦產科專科醫生
欄名: 專科專論——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