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Sick問識答|鼻水長流是過敏或感冒? 醫生教7大症狀助判斷+分享3招速效緩解不適

發佈時間: 2025/04/25

{{hket:ul-video id="11761"}}{{/hket:ul-video}}

近年不少人感染新冠肺炎或流感後,突然出現鼻敏感症狀。本港耳鼻喉科專科陳鍵明醫生指出,這與呼吸道感染後黏膜受損有關,並教市民如何區分感冒與鼻敏感,以及正確使用鼻噴劑的方法。

感冒VS鼻敏感 關鍵在症狀與病程

陳醫生表示,感冒通常除流鼻水、鼻塞、打噴嚏外,還會伴隨喉嚨痛、咳嗽、發燒及肌肉痠痛,症狀一般來得快,維持大概一周內會自行消退。而鼻敏感則以鼻腔不適為主,症狀可能持續數星期甚至更長,且不會出現發燒等全身性症狀。

慎用通鼻噴劑 類固醇更有效

不少鼻敏感患者會自行購買坊間的即效型鼻噴劑或是類固醇噴劑,但不清楚其用法和成分。陳醫生警告,前者屬於血管收縮劑,這種藥物雖能快速緩解鼻塞,但連續使用超過兩周會導致「反彈性鼻塞」,令黏膜腫脹加劇。相反,後者這一類屬於類固醇鼻噴劑,見效較慢但效果持久,建議連續使用2至4周,方可見到顯著改善,亦不必擔心會造成依賴。

預防鼻敏感3招

陳醫生特別提醒,若症狀持續或影響生活,應盡早求醫,切勿長期依賴成藥。要減低鼻敏感發作次數,可以遵從以下建議:

 

  • {{hket:inline-image name="pic1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2.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g"}}{{/hket:inline-image}}

 

  • 戴口罩:減少接觸花粉、塵蟎等致敏原
  • 注意溫差:進出冷氣場所時披外套,避免鼻黏膜受刺激
  • 勤運動:增強免疫力可減輕敏感發作

撰文:黃堯姿

攝影:林君茹、陳健珊

監製:黃存新